推進課程改革以來,子洲縣郵電希望小學教師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積極參與課程改革實驗,使我校的課改工作穩步推進,取得了一定的經驗和收獲。

一、加強教學思想管理,堅定正確的教育方向

我校在實施課程改革的初期,通過反復討論,最終確定了“堅定不移地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實施新課程改革”的總體工作方針。一是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行素質教育的決定》《面向二十一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和有關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文件為指南,結合學校實際,廣泛征求廣大教職工對課程改革的意見和建議,全面學習和深入貫徹落實課程計劃和課時計劃,著力優化國家課程,規范地方課程,開發校本課程。確立了“以目標求統一,以穩定求發展,以質量求生存”的教育發展目標。二是組織教師學習現代教育理論和課程改革理論,幫助教師認識新課改背景下教學過程的新特點,掌握教學規律,提高教師的理論素養。提出了“一切為了學生的生存和發展”的總體教育教學要求。三是聯系學校教學改革中的熱點難點問題及典型事例,深入開展校本研究活動,以研促教,提高教師的教學創新能力。

二、強化組織建設管理,全面落實課改實驗目標管理責任制

近幾年來,我校在校委會領導下,建立了以校長為組長、分管校長為副組長的政令暢通、層次分明的課程改革管理指揮系統,形成了在教導處統一指揮下的教研組管理教師的教,政教、年級組指導班主任管理學生的學的課程改革實施網絡。整個網絡各個層面都落實了明確具體的崗位責任制,充分發揮每個管理者的主觀能動作用,各司其職,各盡其能,促成了教學管理工作的規范化,確保了課程改革工作有條不紊地開展。

三、注重課程改革的過程管理,努力提高教學效率

在教學管理過程中,一是注重充分發揮“新課改課堂教學評價”的導向作用,以加強教研活動的開展作為落實“科研興校”的重要途徑,著力抓好“備、教、改、考、研”流程的嚴格管理。要求教師準確地把握每節課的導學目標,用系統論的觀點全面了解學科目標體系,根據新課程標準要求,準確認識與把握學科總目標、單元目標乃至課時目標之間的關系,還要求每個教師要認真學習現代教育技術,充分利用多媒體和現代遠程教育輔助教學,每人每學期必須利用多媒體教室上課,同時要用電子備課。二是注重落實常規教學各個環節的管理工作。每學期初,抓學生入學、班級編制、計劃的制訂;期中抓課堂教學常規工作的落實,實行校委會領導隨堂聽課、教研組組織聽課、老師之間相互聽課的聽評課制度;開展每學期一至兩次的常規教學檢查活動,發現問題責令整改,特別嚴重的給予批評,并載入教師年度考核檔案。學校要求教師認真組織課堂教學,優化教學過程,將新課程標準目標落實到課堂教學過程之中。

四、嚴格教學效果管理,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學校教學工作的關鍵在于提高教學質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因此,我校教學管理工作,把教學效果的管理當作教學管理中心工作來抓,一是認真組織月考和期中期末兩次大型考試,在此基礎上,我們把學生考試成績與教師年度考核、雙評工作、晉職晉升等結合起來;與學生評優,享受資助等結合起來,真正使教育教學質量成為推動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發展的動力;二是制訂和實施了《教職工年度考核量化細則》,從教師的政治思想、職業道德、教學能力、教學效果、教研水平等各方面進行全面的量化評價。

五、落實教育科研管理,實施“科研興教”戰略

加強教改實驗和專題研究的深入開展,著眼于教學結構改革。通過“請進來,走出去”廣泛開展教研實驗活動,各教研組認真執行計劃,一是加強了“學案導學”模式實驗的深化、細化、系統化。二是常規性組織本教研組教師聽、評課,研究導學策略,指導學習方法,把是否充分放手引導學生學習作為評價課堂教學是否成功的關鍵點。教師在聽評課的過程中,取長補短,共同提高。三是扎實認真開展我校在縣教研室立項的四個課題實驗,2013年底已全部結題。四是要求教師對學生滿腔熱情地引導,循循善誘地啟發,充滿熱情地鼓勵,讓學生輕松愉快地主動學習。

學校借課程改革之東風,在繼承傳統教學方法的基礎上,加大課堂模式的改革,要求教師從舊的教學模式中走出來,著力指導學生如何學,提倡自主、探究、合作學習,著眼于對學生能力的培養。目前已初步建立了問題情境——共同探究——多項交流——實踐應用的課堂教學的結構模式,給學生創設了一個自由寬松、平等和諧的學習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