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 口語交際課堂的創新與實踐
作者:陜西省子洲縣郵電希望小學 王亞紅
發布時間:2016-09-22 11:29:22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語文新教材要求從語文教學的實際應用出發,全面提高學生運用語言進行交際的能力。口語交際是學生基礎知識的一種綜合體現,是聽、說、讀、寫能力的總體表現。那么,如何在口語交際課中創新發展,培養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呢?
一、在日常生活中鼓勵學生主動鍛煉口語交際能力
1.勤述自己的見聞。讓學生從自己身邊所發生的事、所看到的人,或者從電視、書籍、報刊和廣告所看到的信息中,選一兩件事,抓住中心,按一定的順序簡單地講給大家聽。由于講述的內容是日常生活中親眼所見,親耳所聞的,因而內容豐富多彩,感情真摯自然,使口語交際訓練成為交流心得、增進感情的教育活動。這樣既鍛煉了學生口語組織表達能力,又為習作積累了素材。
2.讓學生學會匯報。我經常組織小組討論,輪流匯報學習結果。還有意識地布置一些任務,讓學生獨立去完成,要求學生留心自己是怎么完成的,然后把完成的情況向老師和同學匯報,并接受大家的提問。
3.多組織班隊活動,讓學生面對面的交流、暢談。比如開展春(秋)游活動,教師可讓學生面對美景,有順序地觀察一番,再說上一段話。在班隊活動,如一些傳統節日的慶祝活動、讀書節、故事會等專題活動中,讓學生暢所欲言,互動交流,教師給予一定的指導。
二、設計吸引學生的圖畫,訓練學生語言表達能力
教學低年級口語交際課時,在教學過程中若能設計優美的圖畫,不僅能豐富知識,陶冶情操,而且還可以增強教學的立體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把我們的教學活動變得豐富多彩。
采用圖畫導入新課,可以讓學生多角度了解本次口語交際的內容,逐漸對該內容感興趣。例如在教人教版二年級口語交際課《保護有益的小動物》時,我首先拿出了一些制作精良的動物圖片,這些圖片一下子吸引住了學生。我抓住這個機會,“同學們,從你們的表情中,老師發現大家非常喜歡這些小動物,那誰給老師說說哪些小動物對人類有益?”學生聽后都踴躍舉手,爭著要說,這樣很自然地引入了新課。接著,我又拿出幾張對人們有益的動物圖片,“大家看,這些小動物對我們人類都有益,究竟怎么有益?你們知道嗎?想知道答案嗎?”我把圖片發下去,讓他們分組討論這些動物對我們人類的益處。學生此時已通過精美的圖片完全投入到小組討論中,他們能一下子抓住重點。在這一堂口語交際課中,精美的圖片起到了良好的效果,課堂氣氛活躍,學生有話可說,達到了預設的目標。
三、在口語交際中進行“情景教學”,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
情景是語言交際的重要因素,自然語言產生于情景之中。說話總是由一定情景所誘發的,活動受情景的制約,語言交際活動只有在一定的具體情景中才能實現,沒有情景,就沒有語言交際活動。例如在教《當陌生人敲門……》口語交際課時,上課后我安排了一位老師“咚咚咚”地敲我們班的門,當時學生都有點呆住了,我也裝作不知怎么回事的樣子,大聲問:“誰呀?”沒人說話。這時我又問:“誰?”那位老師說找霍振宇。我把霍振宇叫到了門邊,小聲說:“你認識這個人嗎?”那位同學緊張地說不認識,我又問:“如果我讓你開門,你開門嗎?”她看了看我,又搖了搖頭。然后,那位老師就走了。我對霍振宇同學說:“你剛才心情怎么樣,都想到了什么?她說她很緊張,在想剛才那個人是誰,為什么認識自己。我笑了笑,告訴大家剛才的事情是老師安排的,大家愣了一秒鐘,然后笑了,但都說通過剛才這一“表演”,真實地體驗了一下聽到陌生人敲門時的感受,有許多話要說。接著,就七嘴八舌地說了起來。
因此,口語教學中應充分利用自然情景或真實生活情景,運用實物、直觀教具等組織語言材料,讓學生有切身體驗、有真情實感。這樣他們才會有話說,有內容說。
口語交際是人們運用口頭語言進行交談、演講、辯論、學習等的一種語言交際活動,是人們交流的工具。口語交際可以反映一個人所具備的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因此,我們要上好口語交際課,讓學生珍惜每一次和別人交流的機會,讓我們的小課堂變成生活的大課堂,使學生真正能學以致用。這就要求我們教師更要努力創新口語交際課,采用多種方法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