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情感教育運用的“四個環節”
作者:陜西省榆林市神木縣第七小學 段玉英
發布時間:2016-09-22 11:23:45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情感是人們對外界客觀事物的刺激所產生的心理反應。情感教育是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以積極的情感去感染學生,鼓勵學生,從而達到培養學生正確的學習動機,濃厚的學習興趣,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和明確的學習目的。
一、創造良好的教學氛圍是前提
情感教育是通過情感這一重要的非智力因素的動力功能使課堂教學始終處于快樂的氛圍中。因此,教師上課時注入積極的情感是十分必要的。這樣可以充分發揮教師情感的信號功能,將學生的積極情感調動起來。在這里,教師首先要做到以良好的情感狀態進入教室,這樣才能以教師良好的情緒感染學生,形成愉悅的課堂氣氛。其次,教師要以得體的教態展現情感,教師上課時,如用親切、深沉的目光凝視學生,學生會覺得教師既嚴肅又和藹可親,值得信任和尊重;教師上課時如面部表情自然,略帶微笑,學生會覺得教師親切而愿與之交流;教師上課時如腳步堅定,儀表整潔,學生會覺得教師有信心,值得信賴。學生在教師良好情緒感染下會為之振奮,從而積極主動地以飽滿的學習熱情參與到整個教學過程中去,進而激發了學生的積極性,堅定了學生的學習信心,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
二、 充分發揮教材的魅力是基礎
數學的魅力在于它本身所具備的知識的連貫性、理論體系的完備性、數學的直接和間接的應用性。在教學中,只要能夠充分發揮其魅力,就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這樣不僅發揮了情感教育的動力功能,而且使學生體驗了數學本身的社會功能。
首先,應用數學學科本身所具有的魅力去吸引學生,感染學生。如教平行四邊形的特征時,教師用幽默的語氣說:“有一個法寶,能使不會畫畫的小朋友馬上成為小畫家。這一法寶是什么?你們想知道嗎?”這一教學情境的創設是以知識本身的魅力來吸引學生,能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激發他們的學習情感。
其次,可以從數學學科的應用廣泛性入手,把枯燥無味的數字、符號、公式、法則、圖形與現實生活相聯系,讓學生意識到數學知識就在我們身邊,從而使學生產生親切感,產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激發他們求知欲。
第三,抓住數學知識本身具有的抽象美、協調美、對稱美、邏輯美、技巧美,誘發學生聯想,在美感中提高追求真知的動力,促使其產生一種愉悅的心理體驗。
第四,利用教材中出現的趣味題、數學小知識、數學家的逸聞趣事,激發學生的興趣和自豪感。
三、 充分發揮語言的魅力是關鍵
語言是教師講授知識與教育學生最直接的工具,對于邏輯性、抽象性很強的數學課來說,充分發揮語言的魅力,創造盡可能輕松愉快的氛圍尤為重要。在數學教學中,教師可根據教材內容相應的適當變化語調、語速、包括形象逼真的描述,輕重緩急的語音、語勢,并恰當地運用一點幽默藝術,這樣可以活躍課堂氣氛,融洽師生關系,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情感教育的調節功能得到充分發揮,達到最佳教學效果。如選用長度單位“教室長80( )”一題,有一位學生不假思索地說:“填厘米。”老師假裝吃驚地說:“啊呦,不得了,我們竟然在不到一米長的教室里學習呀,我們每個人都成了商店里買的小泥人了,能行嗎?”邊說邊舉起米尺演示,加強感官刺激,學生豁然開朗,開懷大笑,這個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認識了錯誤,其他同學也都加深了印象。
四、選擇靈活恰當的教學是手段
教學中依據不同的內容創設教學的情境,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可有效激發學生的興趣,從而促進了學生主動探索的積極性,使情感教育的動力功能得到充分發揮。
如教學“長方體的初步認識”時,先讓學生看、摸各樣長方體模型和實物,接著引導學生把課前準備好的硬紙剪、糊成一個長方體。然后引導學生對著自己糊好的長方體,數一數長方體的面和棱,度量長方體的棱長,最后要求學生運用直尺畫一個長方體。通過學生這一系列的動、看、摸、弄、剪、糊、數、畫。使學生學得十分輕松、活潑、有趣、愉快。
綜上所述,小學數學教學實施情感教育,能有效地促進學生的智力發展,使學生始終保持良好的學習積極性,是打造高效數學課堂的有效手段之一,從而全面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