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小學數學教學中數學思想的滲透
作者:江蘇省啟東市陳尚義小學 朱軍輝
發布時間:2016-09-22 11:19:51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數學學習關鍵在于思維的培養。從現代教育需求來看,學生在對數學問題的解決能力上,明確要求了以思維為基礎的教學方針,即實現學生能夠獨立解決數學問題的思維。采取這樣的教學理念,原因在于數學問題的種類繁多,僅以解題方法教學,并不能夠幫助學生掌握數學能力。而通過數學思維的培養,可以更有效率地幫助學生具備數學能力。所以,對于小學數學教育,應積極采取思維培養。而實現思維培養,最主要的方式為教學思想滲透,使學生可以明確數學學習的目的和方向,由此更好地增強學生的學習能力。
一、數學思想的本質
數學思想是一種開創性的思維。在數學產生和發展的過程中,必然需要思想的支持和幫助。將該此類思想用于解題之中,便是數學思維。思想在教育中,更加傾向于主觀,而思想的滲透,相比于直接對數學思維培養的方式,能夠更好保障數學原始的認知理念。所以,本文選擇以數學思想滲透作為學生數學思維培養的突破口。而數學思想的構成,是人類在數學發展和起源中,所產生的綜合性認知,其中既有理性的判斷和分析,同時也有感性的認識。由此可以發現,數學思想是由復雜的思想活動構成,其不僅代表以數學知識為基礎的認知,同時也有著僅屬于數學特有的邏輯思維活動。
二、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學思想的策略
1.知識形成中領悟數學思想。
在進行數學思想滲透時,必須要明確滲透的最佳時機。小學生的數學學習,是其人生中第一次觸碰數學理念,同時也是構建數學知識體系的重要時期。而數學思想的滲透,要從學生逐漸掌握知識的過程中入手,即實現知識教學與思維滲透同步執行。由于小學生有著好奇的天性,而課本所提供的素材,又不足以對其形成吸引,此時可以引用課外素材,如一年級教學中,采用形式和色彩豐富的幾何圖形,引發學生對知識的興趣。使學生對數學知識發展中所形成的轉化規則產生一定的認識。同時,教師也要對教學內容深入挖掘。例如,乘法的學習,很多小學生認為“九九乘法表”難以牢記,教師可以采用一定的方法,讓學生深刻地理解乘法運算規則,使其更加輕松地記憶相關內容,并提升應用的能力。
2.解決問題中運用數學思想。
數學的應用能力,是指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必然會不斷遇到各類難題的挑戰。而數學思想的滲透,指幫助學生建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在解題的教學中,應引導學生以數學思想分析和判斷,使問題得到準確、高效的解決。具體實現方式為:第一,在公式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采取情境教學法,與學生共同逆向推導公式,使其產生深刻的認識;第二,定理、法則等描述性概念的教學,能夠使用啟發性教學,引導學生的自主性,讓其主動尋求問題的破解方法,并歸納整理出此類概念。
3.反思和小結中提煉數學思想。
人類的數學思想,主要形成于規則的總結。可以理解為,面對首次出現的問題時,數學思想主要用于引導人類,但是,并不對問題的解決起到決定性的作用。而在問題解決后,人類便會根據解決的過程中,總結出此類問題的解決理念和思想,使此類問題得以在未來高效率地解決。所以,反思和小結對于數學思想滲透而言,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根據現行教學體系,可采用的總結方式,具體為兩個方面:一方面,課后總結。指在完成一個概念的教學后,由教師引導學生進行總結,使學生對知識的認識,可以得到客觀而正確的梳理;另一方面,單元后總結。目前課本所設置的單元,均是以具有獨立體系的教學內容,所以在單元教學完成后,應選擇適當的方式幫助學生反思概括。比如,課后總結“褲子30元,上衣是褲子的3倍,問一套衣服多少錢?”這時候,除了分析數量關系,還要引導學生注意解決問題的方法,如采用“我們解決該問題采用了那種方式?”“是否還有其他解題思路”等引起學生關注,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數學知識的學習,必須要注重數學的應用性,即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表現。所以,對于小學數學教學,不能夠過于依據課本。教師應有效地引導學生,將解決數學問題的數學思想,科學、有效、合理地滲透到教學之中,使學生能夠掌握處理數學問題的方法和理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