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小學英語 高年級拼圖閱讀策略
作者:江蘇省蘇州市滄浪新城第三實驗小學 葉 勤
發布時間:2016-09-22 11:14:42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合作學習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已經不是一個陌生的名詞。如何促進小學生高效的合作學習、自主學習,拼圖閱讀策略對小學高年級英語有著積極的影響。拼圖閱讀是把拼圖的理念與英語閱讀相結合的一種教學方法。小學高年級中的語篇教學是一個重難點,篇幅較長,容量較大,語篇中涉及一定量的生詞、句型以及文化背景知識,許多教師覺得語篇教學難以把握。難教、怕教成為教師們的共識。因此,如何有效地開展語篇教學成為英語教師共同關注的話題。拼圖閱讀策略不僅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學習動機,而且更有利于學生在集體中合作、分享意識的培養和理性溝通的人際交往策略的形成,它是一種有效的教學理論和策略。
一、師生角色的轉變
新課標提出在英語教學中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可是在傳統的英語教學中,許多老師在教語篇時仍然進行著“教單詞——讀課文——做練習”的課堂模式。在學習過程中,絕大部分學生的課堂活動都是在教師的調控之下進行,都是老師說,學生做,感覺課堂上還是教師說得多了些,學生的自主活動少了些。學生所獲得的知識都是在教師教授下習得的,碰到不懂的單詞,老師領讀,學生跟讀,碰到不知道的內容,學生等待老師來教。學生閱讀完一篇文章充其量就是在老師的指導下掌握了某些新句型或完成了某些閱讀題目。
而在拼圖閱讀中,大部分時間學生都在進行小組討論,互相交流。學生們小組討論中,碰到不懂的,可以互相商量。學生之間存在差異性,可以取長補短。對某個單詞的意思有好幾種不同的猜測,可以請教老師。在拼圖教學中學生不是被動的知識接受者,而是主動的學習者。碰到不懂的,不清楚的問題還要與同伴談論交流,現在的孩子大都是獨生子女,不善于與別人交流,喜歡獨來獨往,培養孩子養成合作交流的能力,對他們以后終生的自主學習將產生良好的影響。
二、情感因素的重視
傳統的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總是把學習的重點放在了語篇的教授上而忽略了學生閱讀情感因素。教師上課環環相扣,內容緊湊,節奏較快,對優秀生自然沒什么,可是給學困生帶來了一系列的壓迫感,久而久之可能對英語學習產生抗拒心理。導致班級英語學習兩極分化加大。拼圖閱讀可以降低學習者的外語焦慮,提高學習動機。
與傳統教學不同,在拼圖閱讀活動的每一個環節中,教師只是起著協調、引導或歸納提升的作用,學生成了學習的主人。以五年級上冊 Unit 8 At Christmas這一課的Part A語篇為例,分為 ABCD四段文字后,小組成員在進行討論學習前,我先給每個小組成員默看自己的英文段落,然后每個小組內成員互相討論如何給四個語篇排列順序。在討論過程中碰到不懂的要互相請教。這下學生們討論得非常起勁,首先學生和學生討論,比較沒有負擔,肯開口,不像當著全班學生的面回答老師問題,比較拘束,小組內討論時組員們大膽發言,不怕出錯,互相學習。其次,學生可以互相幫助,如語篇內的一些生詞,有學生預習得很好,他能準確地朗讀出單詞并且知道這個單詞的意思,于是他可以幫助其他組員,教他們新的單詞和句子,體驗了小老師的成就感后,學生們學習的熱情更好了,都暗暗地下決心,下課后要多花時間在英語上,以便下次組內討論時,自己能更好地勝任。同時在這個環節中,老師也會到各個小組中,和學生互動,碰到大家都不會的生詞和較難的句子,老師會教他們朗讀,讓他們猜猜意思,加以指導。有的學生接受能力比較快,有的學生接受能力比較慢,這時接受能力快的學生可以幫助接受能力慢的學生,這比全班一起跟老師讀單詞效果要好,因為老師面向的全體學生,有時領讀單詞幾遍,對于大多數孩子可能沒問題,但是對于學困生,他們依然不能準確朗讀單詞,繼而害怕讀英語,不敢開口,拼圖閱讀策略就很好地避免了這一點。而且小學生們也培養了團隊意識,意識到我們都是同一個小組的,大家要互幫互助,團結友愛。
綜上所述,拼圖閱讀是有效的合作學習方法之一。它通過將閱讀材料有系統、有意義的劃分,大大提高學習效率。學生在同齡人的空間中輕松、平等地交換意見,不僅變得樂學和學會通過彼此合作解決問題,完成任務,增強了他們通過合作解決問題的信心。由于拼圖閱讀策略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更能培養學生建立良好的合作觀念和能力,因此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有著積極的應用價值和推廣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