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顯多元評價功能 延續問題驅動教學的生命力
作者:陜西省神木中學 李 洋
發布時間:2016-09-22 17:03:21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實施,有效教學、高效課堂被大力倡導,自主學習的理念逐漸被廣大教師認同,由此派生出諸如“杜郎口模式”、“昌樂二中271模式”、翻轉課堂(微視頻)等。但無論是哪一種新教學模式,如果操作不當也勢必會導致學生厭倦的狀況。
究其原因,除了問題驅動教學方法本身的欠缺之外,最大的原因是評價主體的單一化。無論什么樣的教學模式,如果不注重評價功能的作用,勢必會隨著時間的推移產生一定的消極影響。在探索實施有效教學、高效課堂的同時,更要凸顯教學評價的功能,使有效教學的模式可持續發展。
素質教育已經提出二十多年了,但是對于基層學校的管理者來說,更關心的依然是教師教的怎樣和學生的成績如何等。因為對結果導向性認知的偏差,導致教學評價模式單一。這種單一的教學評價模式越來越受到廣大教育工作者的質疑,學生能力欠缺,思維能力被禁錮,傳統的測量型教學評價方式正面臨一系列挑戰。針對這一狀況,我提出了基于問題驅動教學模式下的教學評價策略。
1.問題驅動模式。
問題驅動就是師生共同合作,以教學過程中創設的問題為主線,以精心設問為核心,圍繞提出的疑問,共同解決教育教學中的實際問題,并在這一過程中讓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啟發學生思維,培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一種教學模式。
2.問題驅動模式下的教學評價策略。
(1)構建和諧課堂,營造一種優化的評價環境,注重評價的激勵性原則。數學課堂教學本是一個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然后又不斷產生問題的無限循環過程。因此數學課堂教學應是一個和諧寬松、人人參與的過程,而教師的評價直接關乎課堂氛圍。教師必須注重運用激勵機制,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促進其自主發展,充分體現“人人都能學好數學”和“不同的人學不同的數學”的理念。
(2)注重評價的即時性。在教學中,教師應對學生提出的問題即時進行正面的評價,鼓勵引導學生對提出的問題進行分析,幫助學生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不能以各種原因不理會學生的質疑,或者敷衍,或者推脫。
(3)注重評價的導向性。教師應明確評價的意義目的何在,為什么要去評價學生的學習環節。其根本目的是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掌握,是通過不斷產生問題使學生學會思考,進而深入思考,產生獨特見解,最終內化為自己的東西。因此,教師評價的導向應是引導學生不斷產生新的問題,培養學生善于產生新問題的意識。
(4)在問題驅動模式下,學生將會提出很多這樣那樣的問題,無形當中對教師的發展也起了一定的促進作用。此時,教師應及時記錄學生提出的問題,給出評價意見或解決方案,寫出教學反思,這其實是一個雙贏的過程。
(5)在以問題驅動模式為背景的教學過程中,評價的方式不能單一以成績為主,不要過分追求量化上的評價。教學評價要堅持全面化、多元化、科學化。堅持評價內容的全面化、評價角度的多元化是評價科學化的根本保證。教學評價改革要求對學生的評價堅持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定量評價和定性評價相結合,單向評價和互動評價結合,這是評價客觀性、科學性、公平性的要求。
(6)注重評價方法和手段的多樣化。比如建立疑難集中統計表、個人問題檔案袋、課堂問題測評表,引導學生寫學科小論文,實行師生訪談,建立學生問卷記錄表等。
評價與教學是相互影響的,評價機制在很多情況下將會影響學生的學與教師的教。在實施問題驅動教學模式的過程中,評價方式與教學模式同等重要,要使問題不斷地吸引學生,應制訂翔實可操作的評價方案。只有這樣,才能延續問題驅動教學模式的生命力,才能彰顯問題驅動教學模式的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