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分層,“生本課堂”的核心
作者:江蘇省海門市證大中學 朱麗霞
發布時間:2016-09-22 16:59:27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教育的快速發展對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們提出了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其中新思想便是尊重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發揮出每一名學生的特點,發掘出每一名學生的潛質。為深入貫徹這種新型理念,我們通過不斷地探究與實踐提出了分層教學的新型教學模式。而我在教學時通過在教學過程、問題設置、作業布置等三個方面進行了層次化教學的深入探索。
一、 教學過程層次化,激發學生學習激情
對于教師來說,課堂就是他們的一個舞臺,而要想有一場精彩絕倫的演出,重要的就是要讓整個節目自成一體。我們在課前備課時,就要將整個課程解剖開來,把各個部分都分層次羅列出來,講課的時候,就要將整個教學過程層次化,讓每一名學生都能夠直觀明了地了解整個課堂的結構,更加了解教學中的重點。
譬如,在《函數》部分的教學過程中,我首先將所有學生劃分為三組:
發展組:平時成績優異,課堂表現積極踴躍的學生。
提高組:平時成績一般,課堂表現平常,一直比較努力但是成績停滯不前的學生。
潛力組:平時成績比較差,課堂表現差,注意力難以集中的學生。
將所有學生分為以上三大組之后我便針對每組學生進行了不同的教學過程:
發展組:在教學過程,針對這一部分學生我用了大概十分鐘時間讓其了解函數的基本概念,然后開始讓他們進行基礎的函數習題練習,整個練習占用了五分鐘時間。最后我開始讓其接觸較為復雜的函數應用題,并且組成小組進行討論,自主進行學習。
提高組:針對這一部分學生我主要是在課堂上讓其進行大量的函數習題練習,用一部分時間做基礎題,用另一部分時間做應用題,然后讓其不斷地進行討論,不斷地重復發現問題、進行討論、解決問題的過程,實現最實際的提升。
潛力組:由于這一部分學生的特殊性,我在進行教學時可以將整個教學過程的速度放慢了許多,并且對于這一部分學生的教學內容,我主要集中在基礎知識的不斷鞏固與深入,其目的主要是為其打下堅實的基礎,使其逐漸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通過這樣分層羅列的教學方式,可以讓學生們能夠一步一步地學習,掌握好每一個重點。同時,將教學的過程分層次展示,可以鍛煉學生的邏輯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激情,為數學課堂提供更加濃厚的學習氛圍。
二、 問題設置層次化,提升學生個人素質
數學是一門比較特殊的學科,他不同于語文、文綜等學科,不需要長篇大論的發表什么看法,也不需要大段大段的背誦知識點,我們需要的就是多做題、多鍛煉。做題對于數學來說是很重要的,一名學生要想學好數學就要做各種各樣的數學題,學會融會貫通,熟能生巧。所以,如何設置問題也是一個大的教學難點,我們在設置題目時,可以分層設題,將問題層次化,先設出一個問題再根據這個問題設置出下一個問題?;蛘吒鶕滩牡闹黝}分層設置問題,讓學生通過解決這些問題得到教材中的知識點。
在數學教學中,問題設置很重要,通過將問題的設置層次化可以讓學生們自我學習、自我成長,讓他們在不知不覺中提升他們的個人素質,養成數學學習的優良品格。從而改變整個課堂內的學習氛圍,深入貫徹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
三、 作業布置層次化,增強學生實際能力
對于任何一名學生來說,作業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東西,它能夠讓我們在上課之余得到一些重要的知識點。我們在給學生布置作業的時候也可以使用分層的方式,給學生按某些次序布置一些作業??梢越o學生們布置一個系列的作業,將作業分為幾個層次,讓學生們每天一個層次,逐漸地學會整個知識點。
因此,在布置作業時我也根據三個大組學生的特點布置不同的內容。發展組的作業內容偏重于一些復雜的應用題,并且需要結合其他知識進行解答;提高組的作業內容則主要偏重于一般常見的應用題的模式,鍛煉其在應用基礎知識的同時不斷地進行向外延展的能力;而潛力組的作業則主要以基礎習題為主,使其不斷地進行基礎知識的鞏固與練習,從而產生熟能生巧得學習效果。
通過作業布置的層次化,我們可以使學生在課后得到充分鍛煉,增強學生的實際能力,提升他們的數學成績。同時,在布置作業時,我們還可以根據學生的興趣、生活等設置一些作業,讓學生從身邊簡單的事物中學習到數學知識。
總而言之,在對學生進行分層教學之前我們的首要任務便是深入了解每一名學生,不斷地對學生的學習狀態以及心理活動進行觀察與記錄,從而對其實施最有效地分層教學形式,真正的引入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讓科學分層成為“生本課堂”的核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