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議小學接龍日記教學
作者:西工大錦園實驗小學 程 敏
發布時間:2016-09-21 11:40:23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接龍日記作為日記教學的一種嘗試,以它獨特的形式成了學生訴說真情實感的伙伴,成了師生、生生以及教師與家長交流的平臺,成了學生拓寬視野的天地。它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啟迪了學生的智慧,提高了學生的語文素養,帶來了語文教學的生機與活力。
我將全班學生按照習作水平分組,組內同學相互合作,共同商議本組接龍日記的名稱、設計特色,把主動權交給了學生。他們積極性非常高,也不再如往常那般把寫日記當作一種負擔,而是主動積極地查閱資料,給日記起名,設計版面。有的給本組的接龍日記起名為“超越夢想”,有的起名為“成長記錄”,還有的小組起名為“夢幻天使”等。
剛開始實施時,我發現有些學生設計的版式很有特色,內容不拘一格。于是,我趁熱打鐵,大加褒獎,并在全班公示、傳閱。全班學生紛紛效仿,一時間八仙過海,各顯其能。我告訴學生:生活中可寫的東西很多,如校長的講話、老師的講課、父母的叮囑、上學路上的風景、餐桌上的閑聊、一次實驗、一張照片、一次電話等。只要留意生活,真心去感受生活,日記就會成為你忠實的記錄者,成為你最好的伙伴,讓你進一步體驗生活,豐富心靈。當你煩惱時,可以向它傾訴;當你快樂時,可以和它分享;當你痛苦時,它會給你安撫;當你愁悶時,它會悄悄地陪在你身邊,讓你不覺得孤獨。慢慢地,學生們對寫日記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并改變了狹隘的思想認識,把日記當成展示才能的園地。
我發現多數日記雖表面形式很美,但內容卻因缺乏真實而顯得空洞。針對這一點,我在班里連續搞了幾次小組接龍日記展覽與評比,看哪個小組的日記內容能吸引人。這就使他們意識到單單形式美是不夠的,只有內容的真與誠才能吸引更多的讀者。于是學生們開始敞開心扉,細心觀察體會身邊的一切,不再是滿紙假大空。比如今年秋天,陰雨連綿,數日不晴,十一長假也只能無聊地待在家中。于是幾個小組的學生在接龍日記里都以“煩人的雨”為主題寫了一篇日記,在日記中抱怨這幾天的煩心事。
接龍日記實施以來,深受學生喜愛,后來也引起了家長的關注。有幾個小組在版面的設計上增加了家長評語,每一位閱讀過的家長都很認真地對學生的日記及學習、生活情況進行了客觀評價。因此,接龍日記也成為了教師與家長交流的一個平臺,使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形成合力,讓家長參與到學生的學習之中。如有一名學生在與姐姐爭字典時,被母親罵了一頓,他感到很委屈,但母親也不給他申辯的機會。他便在日記中記錄了事情的來龍去脈,進行情感的宣泄。他寫道:“我心里真委屈,媽媽不要我說明理由便罵我,其實這事不怪我。” 他感到十分委屈,十分難過,想跟母親講道理,可是母親不給他這個機會,他在日記的最后寫道:“……媽媽總是媽媽,即使媽媽有萬般不是,我也不會恨她。我永遠都愛我的媽媽!不過,我也希望媽媽能夠改正自己的缺點,做一個我心目中的好媽媽!我也努力改正自己的缺點,做一個媽媽心中的好兒子。”他的母親在看到孩子的日記后寫了一句話:“媽媽錯怪你了,有你這樣懂事的兒子媽媽很驕傲。”這樣的日記,不僅是一種自我教育自我反省的好形式,而且是孩子與家長真誠交流與溝通的橋梁。
接龍日記以它獨特的形式吸引了孩子,同時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它必將成為啟迪、挖掘學生寫作才能的一種動力。“一年寫下來,筆下漸生巧;三年寫下來,作文不打稿;六年寫下來,文名冠高考。”在日記里,往往有學生真情實感的流露,鮮明個性的跳躍,獨特詞語的運用。時間久了,學生能發現自己的寫作個性,習作水平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魏書生曾有一段很精妙的話:“我常想,人這一輩子如果不背叛自己童年、少年時心靈深處真善美的一面,堅持自己那時勤奮上進的好習慣,那么每個人都會成為杰出的人。”怎樣才能使自己不背叛自己呢?唯有養成寫日記的好習慣。接龍日記就像一面鏡子,引導學生時時警醒自己,鞭策、激勵自己。接龍日記就像一場 “長跑接力賽”,讓學生獲得了積極、健康、向上的情感體驗。
接龍日記實現了日記形式的變革,創新了語文課堂教學,全面提高了學生的語文素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