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成功的“名字普查會”
作者:陜西省銅川市耀州區藥王山中小學 席小榮
發布時間:2016-09-21 11:30:55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五年級下學期時,因班上風靡“楊紅櫻校園小說”,“仔仔”“肥貓”“小冰老師”“管家婆”這些稱呼,被班上男生女生叫得不亦樂乎。因為此系列書是我推薦讀的,所以同學們叫起來毫無顧忌。更有甚者,竟趁機發揮其奇才,胡亂給別的同學惡意編起了外號,這使得一些同學感覺很委屈。面對此情況,如果“大張旗鼓”進行一番批評,可能效果不理想,只能使他們由“地上”轉入“地下”。于是,我決定抓住這次機會,開展一次“名字普查會”。一方面可剎住班上這股不好的風氣,使學生認識到給別人隨便起外號(“綽號”)是種不文明的行為;另一方面恰好打擊因最近班上較嚴重的“小大人”心理而產生的叛逆現象,并借此創造機會讓學生和家長認真、深入地交流。讓學生從父母給自己起名的良苦用心中,體會、感受親人對自己的愛,從而消除對家長“嘮叨”的反感情緒。
活動準備:
1.創設情境,激起好奇心。首先,我深情地朗讀了史鐵生的《我與地壇》(二)中的片段。“現在我才想到,當年我總是獨自跑到地壇去,曾經給母親一個怎樣的難。她不是那種光會疼愛兒子而不懂得理解兒子的母親。她知道我心里的苦……昏了頭,一心以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個,不知道兒子的不幸在母親那兒總是要加倍的……”以此感染學生。
接下來,我通過引導學生回顧以前學過的表現親情的經典課文,如《地震中的父與子》、《秋天的懷念》等,再次把學生帶到課文的情感中,使他們的心靈再次被熟悉的人物精神所觸動、所震撼。然后告訴學生,其實世上親情之愛都是一樣的偉大,愛是沒有錯的,也許錯的只是方式。我們的親人對我們的愛也是這樣的。從他們給我們每個人起名字的良苦用心中,就能體現出這種濃濃的愛。
2.深入談話,感受父母的良苦用心。要求每個學生在一周內認真和家長進行一次談話,主要了解自己名字的由來。我在這期間,隨時注意了解學生完成的情況。
活動過程:
一周后的一個下午,伴隨著熟悉的上課鈴聲,兩位主持的同學笑容滿面地走上了講臺,“名字普查會”正式開始了。學生們爭先恐后,或鄭重其事地講述,或充滿自豪地介紹,或滿含深情地描述。
米淑桂(諧音“書貴”):我家人希望我知道書的貴重。
朱盈盈:家人起這個名字有三層意思,一是喜盈盈,爸媽希望我們全家都有福氣;二是笑盈盈,爸媽希望我笑口常開,活得快快樂樂;三是“盈”字有個諧音“贏”,是說我干什么都要努力,要贏。
王翔宇:爸爸想讓我將來當一名宇航員,在廣闊的宇宙中盡情翱翔,探索外星生物,和外星人交朋友。
文化雨:是取成語“春風化雨”之意,爸媽想讓我永遠生活在春天的“春風化雨”里……
52名學生,兩節課的時間,人人上臺講述,臺下時而一陣笑聲,時而一片安靜沉思,時而陣陣掌聲……
最后,我語重心長地進行了總結:家人給我們起名字花費的心思,讓我們感受到了來自他們的愛。這份愛,是值得我們尊重的!希望我們能尊重每位家長,尊重每個同學!崔星月、李方正、胡佳續、王婉婉……這些我們已習慣了的名字,相信從今天起,我們再叫的時候,肯定會多一分敬重,一分珍惜。現在,讓我們拿起筆,鄭重地把自己的名字寫在我們的課本上、作業本上。
活動后記:
1.活動后,許多家長表示:孩子告訴他(她)很喜歡自己的名字,真切地感受到了家人對自己未來的寄托、期盼與祝福。
2.班上起外號之風隨即悄然消失了,就連平時朋友間的一些所謂的“昵稱”也少了,同學之間多了尊重,班風亦和諧了。
3.家長們淵博的學識讓我意想不到,和孩子們一樣,對他們的敬重、親切又多了一分。更重要的是,他們給孩子起名字這件事讓我感受到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
4.孩子們熱情的講述,也激發了我對中國人起名字學問的興趣。“教學相長”、“使課堂中可貴的生成資源迸發火花”,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