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情境創設 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
作者:西安閻良區康橋初級中學 楊維娜
發布時間:2016-09-21 16:03:15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近年來,隨著素質教育的逐步落實,教育界乃至整個社會越來越重視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而創新源于問題,物理教學中的問題,是把學生置于研究新的未知氣氛中,使學生在提出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主動參與學習。教師精心創設情境,營造一種現實而富有吸引力的學習氣氛,將無形的“情”和有形的“境”有機融合,更好地為學生提供暗示或啟迪,這不僅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且有利于鍛煉學生的創造思維,培養其學習能力,進而達到理解與認識的升華。
一、問題的提出
問題是探究式學習的起點,也是探究式學習的基本特征,創設問題情境的實質在于揭示事物的矛盾或引起學生的思考,從而喚起思維,激發學生內驅力,使學生進入問題探索者的角色,真正卷入到學習中。
物理教學要讓學生在問題解決中學習,教師就要進一步提高創設問題情境的能力,要讓學生在問題解決中提高能力,讓學生在問題探索中發現自己的長處,找到成功,從而讓學生自主學習,積極發現,提高學習物理的興趣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課堂教學中問題的創設
1.以教學需要而創設問題。
例如在《透鏡》一節中,第一次創設情境:平行于主光軸的光線經凸(凹)透鏡后傳播方向會怎樣?經實驗得出答案后。創設第二次情境:不平行于主光軸的平行光線經凸(凹)透鏡后又會怎樣?又經實驗得出答案。三創情境:非平行光線射入凸(凹)透鏡后又怎樣?學生再次經歷實驗驗證,最后總結得出結論,這樣學生明確認識透鏡,并在動手操作過程中體驗實驗步驟及要領,通過由淺入深,由簡到繁的教學情境使學生掌握概念,學習探究物理問題的方法。
2.以學生的思維發展需要創設情境。
例如,在《摩擦力》一節,教師先請班里兩位同學進行拔河比賽(一位高大壯實的男生,一位文靜瘦弱的女生),結果男生輸給了女生,強烈的知識沖突激發了學生的探究欲望,進而講述新課——什么是摩擦力、探究摩擦力的影響因素、改變摩擦力的方法及其分類,最后提到滑動摩擦力時,老師解開了開始的問題情境:是在男生那端涂抹了護手霜,這不僅突破了知識點,同時老師精心創設的情境也深深地印在學生的腦海中。
3.問題注重交互性,注重辯論在課堂交流中的作用。
例如,在探究省力費力杠桿時,給學生提供生活中常見到的理發剪刀和修枝剪刀,學生各抒己見。針對這個問題,先把問題分解成兩個方面:一是省力費力杠桿怎么區分,二是理發剪刀和修枝剪刀的特點,幫助學生指明方向,讓小組自行討論糾錯。在《光的反射》中,提出“漆黑的夜晚我們什么都看不見,突然一道閃電劃過,眼前的事物盡收眼底,這是為什么呢?”通過以問題為主的交流,變學生盲目接受、被動記憶為自主探索,積極構建知識,不僅成功的解決了問題,而且學生興趣盎然,做到了真正的交互,真正的主動學習,培養了學生思維的廣闊性和邏輯性,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探究精神和創新精神。
4.利用學科特點,創設實驗情境。
例如:在進行《變阻器》的教學時,我們可以先做實驗,將一個小燈泡、兩節干電池、開關串聯起來,使小燈泡正常發光,然后在原電路上再串聯一個電阻達到最大值的滑動變阻器。讓學生猜想移動滑動變阻器會發生什么現象?在學生紛紛猜想后教師移動滑片,學生觀察到小燈泡的亮度不斷變亮,又將滑片移回來,燈泡又變暗。這些奇異的實驗現象能觸動學生的內心,促使學生學習情緒高漲,使學生馬上集中注意力,為后面主動探究“滑動變阻器”的結構原理打下良好基礎。教師意圖清楚,學生胸有成竹,整個課堂有的放矢。
教學作為一種有明確目的的認知活動,教學效果是廣大教師所共同追求的,因而,教師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將實際現象轉化為物理問題,情境設計必須針對本堂課的特點以及學生的實際水平,提出啟發性的問題,創設最佳的物理教學情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