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不斷進行教學改革創新,才能更好地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在此,談一點自己有關化學課堂實驗教學改革創新的思考。

一、化學課堂實驗創新的設想

大量的事實證明,化學實驗是提高化學教學質量最有效的方式,是化學教學中最重要的一個環節,是提高化學教學水平的重要手段。既然如此,為什么不可以把化學實驗這一環節提到課堂教學的首要地位呢?為此,我設計出改革創新中學化學課堂實驗教學的一套方案。此方案可簡單概括為:“學生實驗——學生讀書——學生討論——教師指導或講解——學生練習”五個環節,讓學生在中學時期真正養成自己讀書的習慣,把教室變為學室,把教本變成讀本,把“要我學”變為“我要學”。教師的任務主要是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和指導學生如何學習。學生在學校中沒有養成學習的習慣和能力,畢業后在實際工作中又怎么能夠自學自修,實現進一步深造呢?

按照這一教改創新方案操作,可以使學生在中學時期養成科學的學習和讀書習慣,有助于學生獲得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練就獨立鉆研和自學的本領。畢業后,不論升入大學學習深造,還是走向社會各行各業,都有利于自我才能的發揮和事業的發展。

二、化學課堂實驗創新的措施

1.整個中學化學的實驗,以學生實驗為主,教師主要是做示范性實驗或者做難度較大、綜合性較強的實驗。學生實驗以兩人為一組,共用一套藥品,儀器可各用一套,讓每個學生都能親自動手操作。

2.教學每一節時,首先將教材中教學大綱所規定的實驗以及本節教材應增添、補充的實驗整理就緒,然后作為學習任務布置出來,由學生在課前動手做。教師在這段時間的任務主要是指導學生做好實驗:(1)每項實驗,教師對學生第一次使用的儀器,應從名稱、用途、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項等方面作詳細介紹,并進行必要演示;(2)給出所用藥品的名稱和數量以及取用此藥品的方法和注意事項;(3)指導學生正確安裝實驗裝置,說明注意事項和容易出現的問題與錯誤;(4)指導學生正確操作,在實驗一開始就注意觀察。一般是先觀察儀器裝置,再觀察反應物及變化的過程,最后觀察結果,生成什么物質,產生什么現象,并由此得出結論。

3.通過實驗,教師指導學生認真觀察。由觀察到的現象,自己得出結論,并解釋這些現象。不能解釋的再閱讀教科書上本節所講內容,能解釋的也要閱讀課本內容,對照檢查自己的解釋是否完全符合要求,所得結論是否完全正確。

4.讀書后仍然不能解釋的問題,用小組討論的方式進行研討,每一小組推薦一個人作為代表介紹本小組討論結果,允許各小組之間有不同看法。

5.教師通過聽取學生的討論結果和提出的問題進行本節課內容講解。學生已懂的不講,模糊的要講,不懂的多講、細講,關鍵的問題重點講,總之要有針對性、有的放矢地講解。這樣的講解,是真正解決學生的問題,學生就愿意聽,也就能夠做到專心聽,從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6.通過教師講解,學生對這節課內容有了普遍的掌握。在此基礎上,教師還應布置一些適當的題目讓學生練習。由于學生普遍掌握了本節課的基礎知識,因而做起作業來就能夠得心應手,用較少的時間就能獲到復習鞏固的效果。

當然,上述措施在中學化學課堂實驗教學的實際中,也會存在一些問題,比如實驗儀器不夠、實驗藥品欠缺、實驗臺位不足、場所較小、實驗室緊張、資金短缺等。我相信隨著各學校辦學條件的不斷改善,這些問題會逐步得到解決。

總之,通過這樣的課堂教學創新活動,能夠更好地讓學生掌握所學的知識與技能、實踐學習的過程與方法,有利于學生形成健康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