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由于生活經驗和自身條件限制,一般缺乏自我保護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這就需要在開展幼兒教育的同時,增強幼兒自我保護能力的培養。幼兒教育綱要指出,幼兒園需要將保護幼兒生命、促進幼兒健康發展置于首位;同時還需要與幼兒的年齡、心理因素相結合,實施安全保健教育,從而提升幼兒自我保護能力。增強幼兒自我保護的途徑重點應抓好五個方面:

一、通過環境創設,提升幼兒自我保護意識

幼兒園是幼兒日常活動的物質環境,與幼兒的學習、成長關系密切。因此,教師可以通過物質環境的創設激發幼兒自我保護意識。例如利用生動直觀的宣傳掛圖宣傳消防安全,在樓梯轉角、消防栓、電源插座附近張貼安全標志,從而在潛移默化中激發幼兒的安全意識。在幼兒活動區域,教師可以設置“生活角”,放置一些供幼兒取閱的圖片、繪本等,并放置小剪刀、指甲鉗等教導幼兒正確操作。這些活動不但能夠滿足幼兒強烈的好奇心,而且還能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減少幼兒由于工具使用不當造成的傷害。

二、養成良好習慣,培養幼兒自我保護能力

良好生活習慣的養成,有利于幼兒自我保護能力的提高,兩者具有相輔相成的關系。例如教育幼兒不能攜帶小刀、針、扣子等危險品進入幼兒園;在吃飯過程中不能大鬧和大聲說話,要細嚼慢咽以防嗆食;不能吃過冷、過燙、變質的食物等;幼兒日常習慣的培養需要教師從細節教育做起。例如培養幼兒正確的穿衣習慣,懂得根據溫度和天氣變化加減衣物。教師要引導幼兒掌握系鞋帶、扣扣子等簡單技能,以防鞋帶、扣子松動引起幼兒跌倒。這些行為習慣的養成需要一個長期的、循序漸進的過程,教師可以在短時間教會幼兒技能,但是必須通過長期培養,才能促使幼兒形成良好習慣,這也是幼兒教育任重道遠的重要意義。

三、結合成長特點,增強幼兒自我保護能力

幼兒對于抽象的道理理解不夠透徹,純理論的講解并不能實現預期的教學效果。教師應當根據幼兒的成長特點,采用多元化教育手段培養幼兒的自我保護能力。教師可以將安全教育、自我保護等教育內容制作成PPT,帶領幼兒觀看。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發揮好引導作用,例如以《爸爸媽媽不在家》制作的課件,教育幼兒一個人在家時不能輕易為陌生人開門,不能爬高、爬陽臺,不能碰電源插座和煤氣灶等危險設施。通過課件展示,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得到強化。

四、開展相關活動,強化幼兒自我保護能力

幼兒階段心智尚未成熟,因此成年人會給予幼兒周到全面的安全保護,而幼兒也習慣于接受家長老師的安全保護,因此形成習慣依賴,以至于自我保護能力受到抑制。如果教師能引導幼兒建立主動自我保護意識,并配合相應的教學活動進行實踐,則會為幼兒安全教育拓展新途徑。例如每周開展“我是安檢員”活動,幼兒可以輪流擔任安檢員,對幼兒園的活動室、玩具、游戲場地等進行安全檢查。教師可以提前布置好安全檢查的內容,幼兒則根據這些內容進行檢查,如果發現不安全因素可以立刻報告老師,如果發現其他幼兒的不安全行為,也可以進行糾正和報告。通過安檢員活動的開展,幼兒以身作則、主動參與安全活動的積極性有所提高,對其自我能力的培養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

五、利用家園互動,提高幼兒自我保護能力

幼兒自我保護能力的提高不是幼兒園單方教育能夠實現的,而是需要家長、社會等多方配合。因此,教師需要與幼兒家長多加溝通,幼兒園也可以利用家長會開展雙向討論,在幼兒自我能力培養問題上達成共識。幼兒園可以向家長提供幼兒自我保護能力培養的計劃和具體實施方法,也可以征求家長意見,對教育工作中的不足加以改進,在雙方的密切配合下,建立起覆蓋從幼兒園到家庭的全面安全教育環境。只有獲得家長支持,幼兒自我保護能力的培養才能落到實處,落實到生活實踐中。

幼兒的健康成長離不開安全教育的支持,幼兒自我保護能力的培養,不但關系到幼兒的身體健康,更關系到幼兒的心理健康,同時也是其世界觀、自我成長意識的形成基礎。在幼兒教育過程中,固然需要家庭、幼兒園提供周到的安全保護,但是更需要培養幼兒自我保護的意識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