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聾校語文課堂中實施高效教學
作者:廣西桂林市聾啞學校 莫志紅
發布時間:2016-09-20 14:57:52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高效教學就是在教學過程中使習得知識與耗費時間的比例最大化。而如今聾校語文課堂教學現象往往是教師滿堂灌,學生被動接受。聾生由于聽力障礙,導致其在語言發展、溝通交流上存在許多結癥,從而影響其理解能力與思維能力。部分教師在課堂上使用手語不規范,使得學生理解錯誤,與課本正確內容脫節。簡而言之,聾校語文教學存在耗時多,收益小,學生學習興趣低等問題,因此,構建高效課堂,便成為化解結癥的關鍵。針對上述問題,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落實課堂教學行為。
一、落實課前預習,打好營造高效課堂的基礎
由于聾生的學習任務常常在老師和家長的督促下完成,而對于未學習的新知識,聾生更是不知如何著手。做好課前預習對于聾生而言,顯得尤為重要。學生學會預習,形成習慣后,就意味著基本掌握了自學方法,為進一步的學習打好了基礎。例如課文預習的步驟可分為:1.自讀課文,標出自然段。2.畫出生字新詞,查字典理解詞義。3.回答課后練習的問題。4.思考學習這篇課文得到的收獲。這四項預習要求,難易恰當,適合不同層次的學生,易于激發所有學生的預習積極性,利于教師營造高效課堂。
二、巧用多媒體課件,激發學生學習熱情與有序思維
聾生的直觀形象思維占主導地位,傳統的教學方式往往費時多而收效微,早已不能適應現代聾校語文教學。而如果在課堂上借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整個課堂教學氛圍便會變得鮮艷生動,活潑真實。老師可以利用PPT結構的有序性,先結合課文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問題,然后教師帶領學生深入剖析每一個知識點,并引導學生作好筆記并總結,培養學生思維的邏輯性和條理性。同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最大程度超越時空的局限,匯集各種色彩繽紛的圖片和動態畫面,真正實現文化傳遞、溝通、共享的強大功能。
三、落實小組學習,培養集體學習氛圍
小組合作學習作為如今上課的一種學習方式,已為廣大教師所喜愛。而聾生的合作意識較強,教師要充分利用這一特點進行教學。每個聾生文化素養的形成,要通過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的三維教學模式逐步培養出來。聾生在小組交流學習活動中不僅活躍了學習氣氛,而且通過學生間思想的碰撞,在學生小組討論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四、鞏固課堂練習,在學練結合中升華
教師布置課堂作業給學生,是非常有講究的,這有利于聾校師生共贏。對于學生而言,作業是課堂學習內容的鞏固和運用,是對課堂所學知識與技能的強化,可培養和提高實際運用能力。對于教師而言,作業是檢驗課堂教學效果的手段,是有效調整和改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的基本依據之一。通過學生完成作業的好壞程度,教師可以了解班上不同聾生的學習水平,從而更好地因材施教。
上述幾個步驟是務實構建聾校語文高效課堂的關鍵內容,但筆者認為在推進過程中還應注意課堂中存在以下兩個問題,并做好調試工作。
1.課堂氣氛沉悶,師生交流不協調。
聾生由于語言障礙,與普通學校學生相比,性格較為內向,與老師交流也存在諸多困難,導致有的聾生學習意愿不強,學習習慣較差,表達交流能力低。在課堂上,有的學生怕出丑,不好意思問;有的學生膽小,不敢大膽問;有的學生迷信課本、迷信老師,在學習中不善于提出自己的意見和見解,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高效課堂的打造。為此教師應提升自己對課堂的設計力、決策力、組織力、協調力、創新力和親和力,激發學生的上進心、求知欲,用手語與聾生交流,打開聾生心靈的窗扉。
2.手語表達問題,聾生容易理解錯誤。
筆者認為,有效提高聾生理解手語的正確度,可以考慮以下做法:一是在日常訓練中,一定要使用標準手語,多看中國手語書,養成規范使用手語的習慣;二是在課堂教學中,可以把抽象概念的文本呈現在屏幕上,再使用具體實例來配合講解,最后用手語將概念內容結合實例解釋一遍。運用這種多元的表達方法,聾生就可以很輕松地理解。
總之,務實構建聾校語文高效課堂,在于師生配合,在于講求方法,在于教師的身體力行和人文素養的積淀。因此,每個教師都應該腳踏實地,樹立求真務實的教學作風,在打造高效課堂的實踐中不斷檢驗和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