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汶川地震后,重災區寧強縣被文化部確定為“羌族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隨著援建工作的展開,寧強縣對羌文化的保護和傳承問題更加重視,采取了相應的措施,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其中,寧強縣開展的“羌族文化進課堂”活動,通過各種形式使羌民族文化在校園里得到傳承,對于保護、傳承和發揚羌族文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這些校園文化活動,主要是普及性的和體驗性的,如2012年至2015年,寧強縣天津高級中學、特殊教育學校、西城小學、北關小學、鐵鎖關鎮中心小學等組織了多次“走進羌博園”文化實踐活動。通過這些活動的開展,使學生更多地了解到寧強羌文化的歷史,培養了學生熱愛家鄉、熱愛生活的高尚情操。寧強縣天津高級中學還在高一年級舉行羌族韻律操比賽。羌族韻律操將羌族舞蹈融入到體操之中,融合了體操的強健和舞蹈的柔美,再配以優美大氣的音樂,展現了羌族神韻。羌族韻律操改變了廣播體操的枯燥乏味,使學生感受到了運動帶給身心的快樂,在練習羌族韻律操的過程中,體會到了寧強本土羌族文化的深刻內涵,加深了對家鄉的了解和熱愛,是寧強縣天津高級中學“傳承鄉土文化,培育優秀品格”專項活動的重要內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