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 縣 傳 真
發布時間:2016-09-14 11:49:36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采取“五項舉措”確保無校籍管理改革落到實處。一是健全管理機制。在編制部門核定的教職工編制總量和人社部門核定的中高級崗位總量內,由縣級教育行政部門按照“總量控制、統籌調配、按需設崗、競聘上崗、合同管理”的原則,對縣域內教師實行統一管理、按需配備,把教師由“學校人”轉變成“系統人”,對農村中小學緊缺學科教師實行區域內統籌、無校籍管理。二是完善聘用制度。全面實行中小學教師全員聘用制度和崗位管理制度,根據核定的學校教職工編制數量和聘用崗位總量,以校為單位實行崗位競聘,聘用工作嚴格按照規定條件和程序進行。緊缺學科教師由中心學校進行聘用,根據實際需要在區域內統籌使用。聘用單位(學校)會同任教學校負責聘用教師的使用、日常管理和績效考核。三是區域優化統籌。要求各縣(市、區)根據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現狀,結合各地教師隊伍建設情況,確定緊缺學科教師范疇。緊缺學科教師“無校籍”管理改革,在縣域內統籌實行,根據實際確定實施區域。重點以中心學校為單位,在轄區內建立學區管理體制,對學區內緊缺學科教師實行無校籍管理,結合各校學科需求合理配置師資。根據實際需要,實行教師定點教學、多點走教、輪流支教、兼職任教等相結合的方式,確保農村偏遠學校、村小教學點課程開足開齊。四是激勵引導推動。鼓勵中青年教師自愿到農村偏遠學校任教,各縣(市、區)在崗位聘用、職稱評審、業務培訓、評優評先等方面制定相應的支持激勵政策。要求各縣(市、區)財政部門要結合各自實際,會同教育行政部門研究設立專項經費,用于解決到農村偏遠學校任教教師,特別是跨學校任教的緊缺學科教師的交通、生活補助等。五是完善轉崗退出機制。要求各縣(市、區)建立以師德、能力、業績為核心,學校、教師、學生、家長和社會多方參與的教師評價機制。通過嚴格考核、科學評價,逐步建立教職工轉崗和退出機制。對不服從統籌調配、年度考核不合格或未被聘用教師,由縣級教育行政部門組織離崗培訓一年,培訓期間停發獎勵性績效工資。經培訓仍不能適應教育教學工作的,調離教師崗位,進行轉崗培訓從事后勤服務工作或調離、解除人事聘用合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