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是學校的主人,只有學生的成長才是學校的成長。寶雞市特殊教育學校建校招生70余名6~16歲的聽障、視障學生,其中近一半過去在不同的特教學校就讀,其他人在普校“混”讀、在康復班學習,還有的輟學在家或從未上過學,行為習慣、認知水平差異極大。來到新學校,看到美麗的校園、和藹的老師、良好的學習生活條件,他們除了新奇、興奮外,膽怯、自卑、敏感等是所有教師的感受。如何在較短的時間內讓他們適應新環境,陽光自信起來呢?經過思考,大家達成共識:以文化活動引領學生發展,讓每個學生在活動中成長。首先,“整潔的儀表”活動讓學生煥然一新。90%的學生來自農村,貧困家庭不在少數,父母殘疾、父母離異、留守兒童等等情況使他們沒有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學校就從最基本的洗臉、刷牙抓起,再教學生怎么洗澡、洗衣服、洗鞋、掃地、拖地、入廁等,督促、檢查、評比,通過“爭做衛生小標兵”、“我是衛生監督員”、內務整理比賽等活動讓學生在較短的時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其次,“新學校新氣象”系列活動讓學生很快愛上學校。邀請解放軍到校與學生一起舉行首次升旗儀式,將每周的升旗儀式交由班級輪流組織。創新課間操形式,自編集體舞、器械操融入大課間中,每天全體師生一起運動。建立基礎課程、康復課程、技能課程為一體的課程體系,合理安排課時,加大技能課的比重,學生自選陶藝、舞蹈、手工制作、書法、服裝制作等學習。第三,“七彩校園”系列活動讓學生有笑臉、有自信。舉行“助殘日”文藝表演、“迎新年”風采大賽,從未登過舞臺的學生在自己的無聲世界里起舞;三跳運動會、田徑運動會上你追我趕,奮勇爭先。學校組織學生走出校園,參加市級合唱比賽,參觀消防隊、觀摩消防演練,參觀民俗博物館,瀏覽動物園,觀看童話劇,來到公園放飛自己手繪的風箏。豐富多彩的活動讓學生有了許多個“第一次”,他們在活動中表現出自尊與自信,展示出自強與自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