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教《荷塘月色》——兼談“凸顯文本的核心價值”
作者:賈建英
發布時間:2016-07-19 16:52:24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最近一次又教到這一課時,我感覺教文章的“美”好像也沒有完全把握住這一文章最核心的特點,就想為什么同樣是朱自清的文章,《背影》的語言非常樸素,它很經典,《荷塘月色》的語言相比較很華麗,它仍然很經典,到底什么樣的語言是美的語言。后來借鑒了一些名家的賞析加上我自己的體會,我明白了《荷塘月色》全文所寫是朱自清在心中苦悶之時給自己所營造的一個讓自己可以暫時“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的完全自由的“精神世界”,家象征著“現實的生活”而荷塘象征著遠離現實的“精神狀態”。朱自清告訴我們,人有時必須給自己搭建一個精神世界,累了倦了躲進去讓自己得到暫時的完全的放松,現實是必須面對的,否則人就會被餓死,所以下意識中“又不知不覺地回到家了”,而人必須有自己的精神世界,否則就會被憋死。正如張愛玲所言“生活是一襲華美的袍,爬滿了虱子”。“虱子”就是讓渾身不自在的現實,而人必須又要保證自己精神世界的高貴。既然《荷塘月色》寫的是自由的“精神世界”,而精神世界最基本的特點就是“虛幻”,而虛幻的世界要表達出來就要“化虛為實”,在所有的藝術手段中比喻最能肩負這個任務,所以文本中用了大量的比喻,同時作者的“精神世界”又是高貴的華麗的,所以他選用了那么多絢爛的詞匯來表達這一感情。綜上所述我最后確定這一次的教學內容為“情感和表達的匹配”以及“情感展開的基本方式”,這次的教學獲得較大的成功,受到了學生和同行的好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