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發展鄉村教育,讓每個鄉村孩子都能接受公平、有質量的教育,阻止貧困現象代際傳遞,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大事。”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連續出臺多項措施,扶持鄉村教育發展,找差距,補短板。不久前,人民網記者趕赴甘肅南部山區,走秦安,下禮縣,進文縣,入武都,走進十余個鄉村學校、教學點,深入座談,看典型,訪困難,找對策,了解鄉村教育發展現狀。現將采訪見聞以“鄉村教育甘肅行”系列報道形式推出。

禮縣興隆教學點的劉瑞琴看著教室里剩下的10個孩子,望著有些陳舊的校舍,她不知道什么時候孩子就走光了,也不知道自己將來能做什么。在這個教學點,她已經教了15年。

而在文縣鐵樓鄉,班四孟原來教書的教學點隨著最后一個學生去城里上學,已經停辦了,大門緊鎖,他調到了山下的中心小學。

據甘肅省教育廳廳長王嘉毅介紹,到2014年底,像這樣10人以下的學校(含0人和10學校),在甘肅,有3143所,一個學生都沒有的空殼學校有1180所。

為何會有這以多的空殼學校、“麻雀”學校?閑置下來的校舍又將何去何從?

甘肅省秦安縣一教學點內,一個班級只有2個學生。(攝影申寧)

“‘汶川地震’后,農村教育的硬件建設至少提前了20年。”在甘肅南部山區采訪,記者不止一次聽到這句話。利用抗震救災資金,甘肅新建、翻建、補修了大批校舍,鄉村教育迎來了前所未有的好局面。但沒想到的是,僅僅不到10年,一批鄉村完小、教學點就人去樓空。

“城鎮化腳步太快,教育有點跟不上。一些農村學校按標準化要求剛蓋好,就招不到人了。”隴南市武都區教育局局長黃克良感嘆。

文縣鐵樓藏族鄉中心小學校長張紀壽告訴記者,2006年之前,鐵樓鄉有7個完小,13個教學點,但現在,只剩下2個完小,5個教學點。在景家壩教學點,現在只剩下一個學生,兩個老師。兩個老師都已經58歲,面臨退休。

王嘉毅曾跟進城的農民聊過天,問他們為什么要進城,農民告訴他,在農村種地基本上靠天吃飯,只要糧食沒收到家就沒有保證。到城里哪怕掃掃馬路、賣個菜,一個月賺六七百塊錢就夠一家人生活了。而進城打工的農民,不少都把孩子帶到城里了。

王嘉毅認為,除城鎮化給農民提供了更多進城就業的機會外,農村學校的空殼化還與計劃生育、以及年輕人的觀念變化有很大關系。現在的年輕人和過去不一樣了,他至少接受過初中教育,在農村待不住,有些在城鎮上完高中的年輕人更是不愿意回農村生活。

“在不少農村,年輕女孩找對象,都要求男朋友城里有套房。”黃克良說,他們結婚后生的孩子自然在城里上學,這就造成了農村生源減少,空殼學校與“麻雀”學校增多。

面對這股進城大潮,王嘉毅認為,“阻擋不住”。

“改薄”,也需要城鄉統籌

黃克良認為,造成農村生源的流失,還與老百姓的攀比心理有很大關系,看到別人家的娃娃去城里上學,家長也想盡辦法把自己的娃娃轉到城里的好學校。同時,農村留不住學生,也有農村教育本身的原因,受制于各種條件,教學質量上不去。

黃克良的家鄉在張掖市山丹縣,他回老家時發現以前上的小學沒有了,初中和高中現在變成了小學和幼兒園,而且學生還不多,三十幾個人,而他上學的時候有八九百人。

黃克良說,現在武都區城鎮學校的學生,有城鎮戶口的只占百分之四十,百分之六十都來自農村。城里學校大班額問題突出,很多學校一個班有六十多名學生。

王嘉毅也表示,大量的農村孩子來到城市,也造成了城市教育資源高度緊張,“過去我們統籌城鄉做得不夠,‘改薄’很多時候只關注了農村,沒有關注到城市。”

閑置校舍就地改造幼兒園

因為沒有學生,班四孟老師原來教書的鐵樓鄉麥貢山教學點已經大門上鎖。空下來的校舍怎么辦?今年沒有生源不代表著明年沒有生源,如果徹底關掉,來年又來學生怎么辦?如果空著,勢必造成資源浪費。

對此,王嘉毅廳長告訴記者,甘肅的政策是三年之內學校一定要保留,如有新的生源校舍還要啟用。小學不能辦就轉辦幼兒園。

今年是學前教育三年計劃第二期的最后一年,對于實現“著力擴大農村學前教育資源,重點解決好連片特困地區、少數民族地區、留守兒童集中地區學前教育資源短缺問題”的目標,各地的壓力都不小。

“我們去年建了1337個幼兒園,90%都是依托村小改建。過去鄉鎮的幼兒園可以新建,現在幼兒園進村,我們不支持新建,要依托已有的校舍,把幼兒園輻射進去。” 王嘉毅說。

在記者走訪的秦安、文縣、禮縣近十個完小、教學點中,都有幼兒園,甚至在一些教學點,幼兒園的孩子遠遠多于小學生。

閑置的學校投一點錢,把地面軟化,墻壁刷成卡通風格,廁所、取暖重新改造。改造完的學校,王嘉毅覺得真是漂亮,而且花很少的錢就把農村幼兒園辦起來了,盤活了閑置校舍。

“我老說,你先把信息化弄好,課桌凳坐著舒服,熱水每天都能喝上,再弄一些器材,房子不是危房,差不多就行了。”王嘉毅表示,農村教育要有發展優先級,蓋房子花的錢比較多,可搬不走,但是,信息化設施是可以搬走的,課桌是可以拿走的,老師是可以流動的,音體美器材是可以攜帶的。因此,他反復在全省教育系統中強調,要優先解決這些可以流動的資源問題。

王嘉毅同時也表示,有時一些必要的浪費也難以避免,教育要秉持以人為本的理念,即使只有一個學生也得辦下去。

如果連幼兒園也辦不了的,王嘉毅表示,三年以后將資產轉移給當地政府,可以辦敬老院,也可以辦成衛生室、文化室,總之,不能讓這部分資產閑置、浪費。

隴南市武都區現在有空殼學校77所,曾經擔任過發改委主任的黃克良告訴記者,以前規劃各管各的,精準扶貧的資金也是按行業走,現在甘肅省精準扶貧是整塊資金發給地方,自己去花。這樣,也方便把閑置的校舍改造成衛生室、文化室,把資源盤活。(甘肅教育社尹曉軍對此文亦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