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校園欺凌要從“尊重”教育做起
發布時間:2016-05-19 15:55:40 來源:中國教育報
專項治理只是邁出了第一步,要想真正取得實效,還需要從紐約市“尊重所有人”活動周中汲取經驗,軟硬兼施。
最近看到《中國教育報》刊發的“關注校園欺凌專項治理系列評論”,感觸頗多。 說到校園欺凌,筆者聯想到了美國紐約市的“尊重所有人”活動。這個活動由紐約市教育局于2007年9月提出,倡議紐約市公立中小學每年伊始開展一次“尊重所有人”活動周,目的在于促進全市中小學重視對多樣性的尊重,重視為學生創造包容性學習環境的重要性。其實,校園欺凌是全世界學校都需要面對的難題,需要從“嚴”,需要“治根”。 從三十年前筆者上學時到現在,校園欺凌現象一直存在,只不過那時被我們俗稱為“擂肥”。當時的處理方法,要么學生自己忍辱負重,避而遠之;要么就是受欺凌學生的家長狀告學校和老師,由校方對“霸王”學生進行勸誡或請家長,但這種方式的效果非常有限,弄不好,受欺凌的學生反而會受到變本加厲的報復。這么多年過去了,校園欺凌不但沒有減輕,反而因了網絡的興起而多了網上欺侮。國家這次發文進行專項治理,也證明校園欺凌到了不得不治的地步。 筆者以為,專項治理只是邁出了第一步,要想真正取得實效,還需要從紐約市“尊重所有人”活動周中汲取經驗,軟硬兼施。其中,嚴管重罰是關鍵。相較于紐約市的《全市紀律與干預措施標準》和我國臺灣地區的《校園霸凌防制準則》,中國大陸地區對此問題的應對還停留在學校層面的教育引導和政府專項督導。要從嚴治理校園欺凌,還必須加強制度建設,對學生不尊重他人的行為嚴格進行約束,以此增強學生對校園欺凌行為的嚴肅認知。同時,道德內化是手段。“尊重所有人”活動的實質是價值觀教育。時下,在我國學校全面推行素質教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過程中,“尊重”教育卻非常籠統和抽象。學校有責任加強校園文化建設,通過宣傳和培訓全校教職工和學生,營造尊重文化多樣性、尊重所有人的良好氛圍和校園安全環境。學校可以采取多種教育形式,將“尊重”教育內化到學生的日常行為中去,如張貼海報、發放宣傳冊、開設專門的持續的多樣性項目和課程教學,以及開展主題班會或校會、開發有意義的課程資源、讓學生參與有意義的實踐活動等。 除教育部門外,政府其他部門如公安、司法、團委、婦聯等也要適時到學校開展相關法治教育活動。通過配合學校的活動,充分調動家庭和社區的教育作用,使家庭和社區能為學生創造與學校一致的教育氛圍。 (作者系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教育發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員 尹玉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