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中央軍委國防動員部組織召開的學生軍事訓練改革專題調研座談會明確,今后學生軍訓工作將加快構建軍地協作、高效有力的組織領導體系,構建學科定位準確、內容與時俱進、信息化手段與傳統授課相結合的教育教學體系,構建專職與兼職結合、部隊與學校共建的師資隊伍體系,構建管理正規、訓練有素的承訓力量體系,構建機制健全、制度完善的質量監測體系,基本形成管理運行有序、綜合效益顯著的學生軍訓新格局,努力實現學生軍訓與學生成長成才、學校全面發展、部隊戰斗力建設、國家安全和發展利益的有機融合。

目前全國有1800多所高等學校、近2.1萬所高級中學開展學生軍訓活動,每年參訓學生達1600多萬人,為推進素質教育、提高我軍兵員質量奠定良好基礎。但近年來學生軍訓活動也暴露出不少問題:有的組織管理不力,有的訓練內容滯后,有的方法模式陳舊,有的流于形式,有的甚至成為市場利益角逐的陣地,這些都需要在全面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中不斷加強改進學生軍訓工作。

讓軍訓“戰味”更濃

目前,我國學生軍訓基本停留在站軍姿、踢正步、練隊列、唱軍歌、軍體拳等基礎訓練上,簡單枯燥,趣味性不足。有的學校簡單地把軍訓看成短期效應的分列式表演、歌詠比賽、內務評比,忽視了軍訓應當是開展國防教育、培訓國防技能、增強國防觀念和提高組織紀律性的有效手段。

從目前全國各高校軍事理論課教學情況看,大多數以一兩次集中上大課講授為主,與中學生受訓內容差別不大,教學內容單一重復,缺少系統性、連貫性和專業性。

多數高校學生軍訓缺乏與學生專業特點相結合的分類訓練,例如醫學專業與戰場急救相結合、計算機專業與數字化作戰相結合等。這些都與信息化時代要求和實戰化訓練差距較大,需要在今后軍訓活動中不斷增加“兵味”“戰味”,讓學生在近似實戰化環境中接受鍛煉。

美國政府在許多中、小學開設了“核戰常識”課程,邀請核專家、物理教授和國際問題專家主持“核戰爭”講座。各州舉辦夏令營時,組織兒童過軍事生活,學習航海、航空航天知識,使青少年一代系統全面地了解現代軍事科學技術知識。

印度政府幾乎在所有的大、中學校開設了國民學兵團的訓練課程,以供學生自由選擇。高年級組隊員每年訓練120節課,低年級組隊員每年訓練150節課。訓練內容有射擊、隊列、駕車、登山、滑雪、跳傘、野營及地圖判讀、軍事文書、野戰技能等。女子組訓練的重點是急救、基本護理、無線和有線通信以及民防知識等。

俄羅斯學生軍訓采用的是國防部負責的分散訓練加野營集訓的合同制模式。大學生在校學習期間,還要結合本專業,通過預備役軍官訓練掌握一門或幾門軍事專業技術,例如野戰救護、機械維修、橋梁架設等。日本在學校教育中十分強調精神教育、體能訓練與軍人教養。國外這些豐富多彩的軍訓內容,有效調動了青年學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

2013年6月20日,我國女航天員王亞平在中國首個目標飛行器天宮一號上為青少年上課,通過太空現場實驗演示,極大地激發了廣大青少年對宇宙空間的向往、對國防科技知識的熱愛。

據報道,2015年外交學院和北京電子科技職業技術學院的100名大一新生組成軍事特訓營,它的最大特點是仿真軍營和戰地環境,讓學生親身體驗以前只能從熒屏中看到的軍事場景。特訓營打破傳統的軍訓方式,根據現代戰爭特點,首次增加了生化演練、空襲防護等實用性課目。此外,特訓營還設有緊急集合、拉練、戰術情況處置、架設帳篷、宿營、挖臥射掩體等課目。

鑒于此,我國學生軍訓應充分利用現代科學技術成果,緊跟國際形勢變化和軍事實踐發展,不斷改革軍訓內容,加大新知識、新技能、新裝備的學習與操作,增加戰場自救互救、疏散隱蔽、探險與遠足、無線電通訊等課目訓練,加強安全形勢、尚武精神、愛國擁軍等專題教育,凸顯學生軍訓的政治性、軍事性和時代性。在訓練手段上,通過現代聲、光、電等模擬仿真技術,讓學生了解到火炮、坦克、飛機、艦船的戰術、技術性能;推廣運用輕武器模擬射擊和戰術仿真對抗系統,讓學生在虛擬空間得到實戰體驗。

讓軍訓走向專業化、基地化

軍訓教員缺乏、專業性不強是制約軍訓質量的“瓶頸”問題。組訓單位要在充分發揮派遣軍官和幫訓部隊作用的基礎上,打破教員“自我培養、自我保障”的傳統做法,及時協調預備役部隊和民兵干部、專武干部、人武部職工,以及駐軍院校教員參與軍訓工作,建立“教員協作網”和“教員人才庫”,發揮地方教育資源優勢,增強教員素質,提高學生軍訓專業化水平。

同時,依托訓練基地(訓練中心)進行基地化訓練,也是21世紀世界各國軍事訓練的發展趨勢,學生軍訓也不例外。將學生集中起來,到某一特定的而且相對固定的場所集中訓練,使學生脫離原來的學習生活環境,進入一個全新的、貼近實戰化訓練氛圍的環境,能最大程度地保證軍訓目的的實現。

基地化學生軍事訓練,可能面臨資金、土地、管理等方面困難和問題,可以通過軍民融合加以解決。如與國防教育基地、民兵軍事訓練基地、民防教育訓練基地等聯建共用,提高融合效益。基地化訓練的組織協調工作由教育廳和省軍區(警備區)負責總協調。在每年各高校編制年度(級)教學大綱前,由總協調機關下發各高校進入基地訓練的時間表,明確起止時間和各項要求;各高校根據時間表確定軍訓時間,并調整好教學計劃,做好新生入營訓練的所有準備工作,包括建立組織領導機構、選配帶訓老師、搞好新生體檢和編班等;基地在組織訓練的同時,要做好下一年度新生軍訓的各項保障工作;承訓部隊按大綱要求組織訓練。通過基地化訓練,正規有序抓管理,團隊協作搞教育,真槍實彈練膽氣,使受訓者得到近似實戰的鍛煉,達到軍訓的預期效果。

(黃相亮 作者單位:南京陸軍指揮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