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日報》2016年5月13日(記者 侯燕妮 通訊員 王婷)題“這群娃娃們幫了我的大忙!” ——西農大學生社團助紅旗村蜂蜜走出深山側記

5月6日,記者在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見到朝氣蓬勃的創行團隊。在創行的平臺實踐中,這群年輕人不僅培養了良好的商業技能和領導能力,同時也培養了服務社區和周邊人群的意識以及社會責任感。
一次偶然的機會,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創行團隊來到了位于秦嶺深處的周至縣板房子鎮紅旗村。原始森林般的自然環境孕育出天然優質的百花蜜。但是,在這甜蜜的背后卻有諸多問題困擾著村民們。經調研,隊員們發現:當地蜂蜜質量雖高但卻因無人知曉而堆積在家,最終以極低的價格賣給私人收購商。村民因無力應對肆虐的病蟲害而導致蜂蜜減產、因缺少交流而不會引進新的養殖技術,導致村民們辛苦勞作一年,卻入不敷出。
此后,創行團隊利用假期,無數次地奔波在學校與大山之間,用實際行動幫助村民脫貧致富。團隊先后邀請陜西省中蜂養殖協會黎九州、曹偉,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魏永平等專業教授到紅旗村講解生產技術、發放病蟲害防治藥品。養蜂大戶丁滿全說:“近年來因為爛仔病造成蜂蜜大量減產,我們曾經嘗試了很多方法還是無法解決。多虧了西農大魏永平教授,現在我的蜂蜜產量和質量都有了很大的提升,這群娃娃們幫了大忙了!”
技術問題解決了,下一步的重點是開拓市場。2015年,團隊邀請專家教授村民新的養蜂方式——巢蜜技術,還與優步西安合作讓蜂蜜“上車”;2016年初,他們發起眾籌來為村民添置養蜂相關設備。為進一步證明蜂蜜質量,他們在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認證中心的支持和幫助下,對蜂蜜各項指標進行了量化質量檢測;為了讓產品更加有吸引力,他們還為蜂蜜設計品牌和包裝。
對此,村長丁廣仁欣慰地說道:“這些大學生幫我們建立起了生產合作社,聯系‘秦嶺蜂韻’創始人張濤前來收購蜂蜜,解決了產品滯銷的大問題。”目前,接受幫助的蜂農已有固定銷路,保證了供求平衡。看到家鄉的變化,很多外出打工的年輕人也回來加入到養蜂隊伍。
據了解,創行團隊是由36個國家的1700所高校的在校大學生、學術界人士和企業界領袖組成的國際性組織,旨在通過參與和運作創行的項目,讓學生逐漸成長為一群懂得利用商業機會來創造積極的經濟和社會價值的精英領袖。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創行團隊負責人易安晴說:“將來,我們會繼續運用自己的學科知識,以實際行動積極承擔責任,致力增強村民創業意識、開拓新的經濟增加點,幫助更多像紅旗村村民這樣的群體走上脫貧致富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