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大學崇尚思想自由、言論自由,但無論怎樣大學教師在課堂上“呲必中國”“贊必西方”是大為不可的。一則這種行為與教師傳遞正能量的要求不符。教師應該通過自己的授課給學生傳遞愛國、信心、奮斗、進取、光明、希望等正能量,而非憎惡、喪氣、憂慮、失望、黑暗等負能量;二則這種行為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及高等學校教師職業道德規范中提出的“愛國守法”“不得有損害國家利益和不利于學生健康成長的言行”等的要求不符;三則這種行為與青年學生成長成才的要求和渴望不符。國平文中指出:“大學課堂本是一個神圣的殿堂,在這里青年人接受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鍛造而成型,在這里青年人思想和信念的未來被照亮。然而,當這些負面情緒傾盆而下,青年學子們往往在懵懂中選擇接受、在狐疑中選擇將信。在這些負面情緒的濡染下,很難想象青年學子們對國家、對社會有信心,對祖國有那種深沉的感情,對自己的人生未來會樂觀向上。走上社會,他可能會充滿牢騷和不滿,可能會充滿挑剔和不自信,甚至可能會因此而錯失機遇……”四則這種行為與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要求不符。青年是祖國的未來,高校教師“呲必中國”可能導致青年大學生對國家、對社會失去信心,動搖他們與祖國共奮進的向心力和進取心,從而不利于中國夢的實現。所以,高校教師在課堂上絕不應該 “呲必中國”,做傳遞負能量的人,而應該講好中國,不遺余力地做“為中國鼓掌”的傳遞正能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