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英語課堂教學方式改革的探討
發(fā)布時間:2015-11-24 16:49:07
在教學體系里,教師、學生、教學內容都是受教學大綱和教材的制約,只有教學方法和手段是靈活易變的因素。高職英語教學不但要向學生系統地傳授語言知識,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興趣,而且還要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技能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針對目前高職院校英語教學的現狀,傳統的、單調枯燥的教學方法已完全不適合高職英語教學課堂。為了使學生對英語充滿興趣,盤活課堂教學,教師就必須要改革教學方法。我們應該從如下幾個方面探究:首先,優(yōu)化教學環(huán)境,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融洽的師生關系是營造良好課堂教學環(huán)境的重要條件。教師要從自身做起,教學手法上激活課堂,寓教于樂;激發(fā)學習興趣,學生只有在和諧的教學環(huán)境中,才能達到最佳學習狀態(tài),獲取應有的知識和技能。因此在教學活動中教師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讓學生心情愉快。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 閑暇時走進教室、走進學生宿舍,利用一切機會盡量融入到學生當中去,和同學們建立一種朋友關系,同他們談心、交流, 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校園生活、家庭狀況、思想動態(tài)等方面;在平時的日常生活中,親近他們,關心、愛護他們,幫助他們排憂解難。 特別是那些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更應該多關注他們,維護他們的自尊心, 只要有進步, 哪怕是微小的進步, 都要及時表揚、鼓勵他們,這樣才能使他們樹立信心,從心理上愿意接受并相信老師,逐漸對英語這門課產生學習興趣。其次,創(chuàng)設教學情景,激發(fā)學習興趣。常言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特別對英語這門學科而言,這句話至關重要,它是學好英語的首要條件。孔子說得好: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這句話真正揭示了“興趣”一詞的意義所在。一旦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出來, 英語課堂教學就能達到事半功倍之功效。因此,在高職英語教學中,教師要想方設法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再次,把課堂的主動權還給學生。特別是在英語課堂上,教師再不能以獨尊者的姿態(tài)高高在上駕馭課堂,而應放下威嚴的架子, 以引導者的身份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去。只有這樣, 英語課堂才不再是枯燥、單調、冷冰冰的理智活動,而是學生全身心投入的、充滿激情的學習活動,才能使老師在英語教學中產生強烈的教學效應, 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同時,教師還要充分信任學生, 互換課堂角色,把課堂的主動權徹底交給學生, 變學生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在課堂教學中, 教師始終要牢記自己是一個引導者、參與者,不能包辦代替, 否則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得不到充分體現,他們參與課堂活動、互動合作的機會不能得到保障, 缺少自由探索的空間, 無形中束縛了學生的思維發(fā)展。要讓英語教學真正成為以學生為主體的、富有個性的主動學習過程,把課堂真正還給學生, 使他們獲取應有的所學知識和技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