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從延安師范學校畢業以后,我真的每一天都在盡情地享受著實現理想的滿足,感受著教育教學的無限樂趣:孩子們充滿童真的一個個小建議,充滿童趣的一場場小游戲,伏案設計的一節節優質公開課……這些都讓我感到作為一名教育者真的特別幸福。” 出生于教師之家的高彩云,受父母的影響熏陶,從小就立志當一名小學教師,報考學校的第一志愿就是師范學校。高彩云的努力與工作成績很快就得到了領導和同事們的認可,教研組長、教務主任等職務接踵而來。小學語文學科帶頭人、模范班主任、連續六年的教研教改先進個人、延安市教學能手、陜西省課題研究先進個人等殊榮簇擁而來。

熱情和努力,智慧和汗水,讓她成長為一位優秀的小學語文教師和教務管理者。榮譽和成績讓她更加堅定了自己選擇教育這一職業信念。不惑之年的高彩云老師已是“安塞縣小學語文學科帶頭人”“延安市教學能手”“陜西省課改先進個人”“全國‘十一五’教育科研先進個人”“全國教育系統巾幗建功標兵”“全國模范教師”等榮譽獲得者。主持參與的省、市、縣各級研究課題7項,三項獲延安市科技成果三等獎,四項獲安塞縣科技成果二等獎。主持編寫的《遠程教育學科教學指導手冊》獲陜西省基礎教育成果一等獎;撰寫的“校本教材《鼓鄉樂園》研究報告”獲“十一五”課題階段研究成果一等獎,并刻錄成光盤推廣全省……但誰也不會相信,這些成績和榮譽、鮮花和掌聲是她頑強拼搏、苦苦與死神抗爭所得。六年前一頁無情的化驗單曾讓絕望占據了她的生活。然而她不甘心命運的擺布,不甘心事業的夭折,數年來咬牙堅持著,堅守在教育教學的崗位上,付出常人無法付出的代價,作出了常人難以做出的驕人成績。

一、向死而生,矢志不渝

高彩云的生命歷程幾乎是在病魔的伴隨下走過來的。早在1996年,她就感覺到了身體的不適,經常發生昏厥現象。她忙于工作,根本沒當回事,家人勸她看病,她說:“不會有事的,大概是體質差的原因吧。”直到2004年,身體的各個器官都出現了癥狀:心慌、頭暈、骨折、手指頭潰爛等。校領導和同事們看她這樣難過,勸她不能再拖了,她才去了西安。但她萬萬沒有想到,厄運會降臨在自己的頭上。她被西京醫院確診為“系統性硬化癥”中晚期,醫生為她惋惜并嚴肅地告誡她必須離開教育行業,雙手不能接觸粉筆,不能在寒冷的教室里站立,更不能勞累過度,只能藥物維持生命。這一紙判決書讓家人親戚絕望了。站在西京醫院的門診大廳,她嚎啕大哭……通過閱讀,通過思考,很快高彩云就恢復了理智,她告訴自己“其實每時每刻我們都是幸運的,因為任何不幸的前頭都可以加個更。”住院兩個月后,她又回到了她的教學研究中。領導、同事、親戚朋友們無數次地關心勸告:“請假吧,生命最重要。”她的回答是:“我的生命是靠事業來支撐,沒有了事業,生命也就沒有多大價值了。”

可是“福不雙至,禍不單行”就在她頑強的與無情的病魔作斗爭的數年時間里,高額的醫藥費用讓她負債累累,丈夫生意走敗更是雪上加霜……掙扎在生命的谷底,她反復告誡自己:“真正的光明不是沒有黑暗的時光,只是永不被黑暗所淹沒罷了;真正的英雄不是沒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罷了。”

二、恪盡職守,無私奉獻

2008年第二學期,學校領導考慮到她的身體狀況,只給她安排了8節品德課,要她好好保養身體,可學校教師緊缺,她不忍心,主動請纓,接受了五年級四班的語文課。她的病最怕著冷,老天好像有意和她作對,這一年,春寒料峭,一出門她就感覺身體似乎凍僵了。可是,她每每走進教室看到幾十雙渴求知識的眼睛,就忘記了自己是個病人。學生們看到老師用僵硬的雙手在黑板上寫字很困難,就在作業本里夾紙條寫到:“老師,你的手不能寫字,以后就別寫了,需要寫的時候你讀我們寫就行了,我們實在不忍心看你這樣痛苦,希望你快好起來。”可她淡然一笑說:“孩子們,口述是代替不了書寫的,只要你們能學好,我再苦也不算什么!”誰說不算什么呢,手指頭潰爛化膿了,疼得她整夜整夜不能入睡。可回到學校,忍著病痛的她默默地干著。有時候她疼得實在受不了,就躲在家里大哭一場,安慰自己說:忍忍吧,天氣快暖了!好多同學看到老師怕冷,就悄悄把暖水袋放進她的被窩,放到她的講桌上。她被這些稚嫩的愛感動得說不出話來,孩子們用他們獨特的方式表達對老師的感恩。

后進生因知識缺漏多,易形成自卑心理,失去上進心。高彩云總是主動和他們交知心朋友,處處關心愛護他們,以情換心,讓后進生感到從未有過的溫暖。記得在她教的班級里有個姓馬的同學,他是家長頭疼、老師沒招的老大難。剛接手時他像以往一樣不交作業,問他就說沒作業本。高彩云就把把自己買的作業本遞給了他,他接過老師送給他的作業本時,用一雙異樣的眼光看著老師,可一轉眼就又坦然地坐在座位,一動不動了。怎么辦?放學前,高彩云來到他的座位前,對著他的耳朵低聲說:“放學后到我家給我幫點忙行嗎?”也許是老師與眾不同的交流方式讓他感受到的是親切而不是輕蔑,他爽快地答應了。放學后來到家里,高彩云像招待客人一樣給他拿來水果,倒上熱茶,并告訴他:“從此以后,我就是你的家庭老師,遇到什么困難我們一起解決。”這一次他很快地完成當天的寫話作業,而且書寫整齊,表述流暢。就這樣家庭老師一當就是半年,“結業”的那天晚上,在老師送他回家的路上,他含著眼淚對老師說:“老師,您比我的母親還要好,今后我一定聽您的話,好好學習。”通過各方面的呵護,他進步了。在以后的日子里,他經常跑來向老師匯報他的成績,考上大學的那一天,他送來了鮮花。

三、愛崗敬業,精進不休

“選擇你所愛的,愛你所選擇的。”二十三年來,高彩云愛崗敬業,默默耕耘。2002年,課程改革的春風吹進了陜北安塞這塊黃土地,聽完崔巒教授《語文課程標準》的報告,她就以百般的熱情開始了新課程的研究。這一年,她在全縣各鄉鎮輪回作了題為《認真學習,準確把握課程標準》的輔導講座,每到一處,就會激起一次課程改革的浪潮,受到與會領導和老師們的高度贊賞。她認為:語文作業應該是開放而富有彈性的,應該是給學生留出選擇和拓展的空間,滿足不同學生學習和發展的需要,使作業從課堂走向生活,走向自然,走向社會。評價則要堅持以人為本,以促進學生健康人格養成為目的,關注學習過程,關注學習實踐、關注成功體驗,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這一成果很快受到縣教育局和教研室的重視,贊賞她的這一課改行為,并將整理成冊的“學生作品選——三階梯作業設計”在全縣推廣。縣教育局的這一舉措,使她受到很大鼓舞,她將幾年的研究過程和所取得的成績進行了系統的整理,撰寫成論文《初探開放型作業設計》,參加了陜西省教學論文大賽,令她沒有想到的是竟然獲得了陜西省新課改論文大賽一等獎。2003年,她被安塞縣教育局選送參加延安市新課程課堂大賽,不負眾望,此次大賽她贏得了“延安市教學能手”的稱號。此后,她在《初探開放型作業設計》的基礎上補充了作業評價內容,形成成果“開放互動作業的設置與評價”。獲得陜西省基礎教育文本類一等獎,延安市科技成果三等獎,安塞縣科技成果二等獎。

2004年,因課改成績顯著,她被安塞縣第二小學校長看重,聘用為安塞縣第二小學副校長,主抓教學和教科研工作,推動學校的課程改革。來到第二小學,為了能使第二小學的教研教改跨上新的臺階,課程改革有一個新的起點,于是她們申報了省級研究課題“現代信息技術環境下小學語文數學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很快就被立項,高彩云親自擔任此課題的負責人。2006年2月,她一邊組織課題組成員把高質量的研究成果(論文、設計、實錄等)匯編成冊,一邊加班加點撰寫研究報告。她認真、嚴謹的工作態度也深深感動了市電教館的領導們,他們不無感慨地說:現在擁有她這樣工作態度的人太少了。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四月中旬,該課題研究成果以高質量,高標準通過省專家組的驗收,并鑒定為優秀,她所撰寫的研究報告得到了專家們的高度評價,并榮獲延安市基礎教育教學研究成果一等獎。同年,高彩云當選為安塞縣政協第七屆政協委員。2009年,她被國家教育部,國家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授予“全國模范教師”稱號,被全國婦聯、教育部授予“全國教育系統巾幗建國標兵”稱號。

“2012年,教育局考慮到我的身體狀況,給了我特殊的療養假。一年時間里我奔波于西安、北京,河北等各大醫院接受治療……可2013年暑假過后,我又回到了學校。同事們好像都覺得我不正常:你何苦又回來受這份煎熬。可是她們不知道我已把教育當作快樂的源泉,教科室主任的工作讓我覺得活著有價值。”采訪最后,高彩云這樣笑著告訴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