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期學校德育工作的思路與方法
作者:陜西省西安中學副校長 李文耀
發布時間:2015-11-19 16:28:53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教育需要入腦入心,需要有影響力,需要考慮學生的心理發展特點,任何強制、命令、壓制等都不能完全獲得學生的認可。因此,學校教育要向“文化影響”方向發展,要增強學生教育的文化內涵。一是制度文化:對于和學生關系最為密切的學生教育管理制度,應盡可能地減少“禁止”、“不準”、“嚴禁”等詞語的表述,逐步向“不可以”、“最好不”、“可否”等溫和型詞語轉化,并啟動制度解讀活動,向學生解讀為什么要制定制度,為什么要制定這個制度,遵守制度的后果和不遵守制度的后果等,力求把制度執行由學校需求向學生自身需求轉化,從而有效發揮制度的作用。二是學生激勵文化:認真分析傳統的學生激勵方法,如“評選三好學生”等,其用意在于“樹榜樣”,卻忽略了它和大多數學生“無關”的結果,所以其激勵作用對于“三好學生”和其他學生幾乎都蕩然無存。因此,從促進學生自主發展的意圖出發,改良激勵方法是十分必要的。一方面采取“評優申報—自評—評審”的新型評優機制,實施不同層面、不同特長學生的全面激勵;一方面將學生參與社會活動、校外獲獎等自我發展經歷予以學校認證,頒發認定書并在學校予以宣傳、表彰,如此形成學校激勵文化,真正發揮其應有的激勵作用。三是學生行為指導文化:逐步將學校傳統的學生行為要求、檢查、評比、批評、曝光的管理模式向學生行為督導、引導、體驗、輻射影響模式轉向。四是校園禮儀文化:組織學生人人參與“校園文明禮儀崗”工作,讓學生通過向老師和同學問好、督察校內外不文明現象等方式,進行體驗式自我禮儀教育。五是教師工作文化:高度重視教職員工的工作態度、精神面貌、自身形象和言談舉止等對學生的巨大影響作用,倡導教書育人,形成教師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