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價是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它不僅是對教學成果的審視與檢驗,也是教學改進與教學優(yōu)化的重要依據。因此,它對整個教學活動的開展具有極其重要的影響作用。為了提高評價的科學性與全面性,越來越多的教師開始采用多元評價機制,從不同方面,以不同的角度去評價學生的學習成果。小學英語多樣化有效評價方式主要有以下四種:

一、以興趣為導向的動機評價

以興趣為導向的動機評價指的是對學生的學習誘因進行評價,不同學生的學習源動力是不同的。以興趣為導向的動機評價,它是建立在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這一目的之上。以譯林版小學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Our animal friends》為例,這一單元的主題是“動物朋友”。實際上,這一主題與學生的日常生活貼合度非常高,不少學生都有飼養(yǎng)包括貓、狗、魚、鳥等在內的動物,即使沒有飼養(yǎng)過,也曾經去過動物園玩耍過或者通過電視節(jié)目了解過各種動物,這一主題非常容易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這一動因驅使下,學生是否會擁有更高的學習積極性與活躍度,是否愿意更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就成為了評價的標準。總的來講,以興趣為導向的動機評價更側重評價課堂本身的趣味性程度以及在此環(huán)境下學生的學習興趣度。

二、以交際為導向的技能評價

以譯林版小學五年級下冊第二單元《How do you come to school》為例,這是一個實用性非常高的話題,每一個學生都一定會選擇某一種方式從家里來到學校。教師可以通過場景模擬或對話提問的方式,讓學生以How do you come to school為主要句型,用英語來進行相互發(fā)問,看看學生是否能夠流利自如地回答這一問題,是否能夠在對話過程中主動地相互提問而不是被動等待回答或提問,即檢視與評價學生的英語口頭表達能力。總的來講,以交際為導向的技能評價目的在于考察與評價學生在學習過后,能否自然地,熟練地,合理地,順暢地在生活中進行交際,能否真正做到“學以致用”,真正地回歸到英語作為語言學科最重要的目的——交際,這一根本學習要求。

三、以過程為導向的表現(xiàn)評價

以譯林版小學四年級上冊第三單元《How many》為例,在教學中筆者會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日常生活場景來進行造句,例如在市場中對瓜果蔬菜的數量進行提問、在課堂中對桌椅書本的數量進行提問。當教師采用以過程為導向的表現(xiàn)評價機制時,教師會更加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與積極性程度,比如是需要教師提問才造句,還是主動舉手造句,在造句時的思路是閉塞的還是開放的,在回答問題時是落落大方,還是扭扭捏捏,回答的聲音是洪亮大聲,還是細小如蚊等,除此以外,在課堂上的聽講狀態(tài)是遵守紀律,認真聽講,還是罔顧紀律,分神搗亂等學生在課堂上的行為,也屬于表現(xiàn)評價。總的來講,與任務評價對比而言,以過程為導向的表現(xiàn)評價更重視學生在過程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學習能力,所呈現(xiàn)出的學習激情。

四、以結果為導向的任務評價

以譯林版小學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My friends》為例,這一單元的教學目標是學生能夠聽懂、會讀、會寫字母Hh、Ii、Jj、Kk以及單詞he、she、my、friend、goodbye、see you、句式This is…等。以字母教學為例,教師在布置課后作業(yè)時,一般會讓學生抄寫Hh、Ii、Jj、Kk,以結果為導向的任務評價就是看看學生的書寫是否工整、準確、具有美感。與此同理,學生是否能夠準確地拼寫he、she、my、friend、goodbye、see you這幾個單詞并對其中意思與用法掌握無誤,學生是否能夠用This is…來造句。更進一步說,在每一章節(jié)背后課文所附帶的練習也屬于任務評價機制。總的來講,以結果為導向的任務評價重視的是學生在聽講后是否能夠按時、準確地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yè)內容。

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學習特點,與之相隨的,每一名學生也都有自己的閃光點,為了更加全面地了解與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不少教師都從過去以成績?yōu)閷虻膯我辉u價向不同角度的多元評價發(fā)展。考慮到小學英語的教學要求與小學生群體的學習特點,教師可以參考以結果為導向的任務評價、以過程為導向的表現(xiàn)評價、以興趣為導向的動機評價、以交際為導向的技能評價這幾種評價方式,在提高課堂活力的同時也最大程度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