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英語閱讀教學有效性的幾點實踐
作者:江蘇省海門市能仁小學 秦佳玲
發布時間:2015-11-18 15:24:15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學英語閱讀不再是一項模式化的任務,而是小學生學習英語的內在需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緊扣教材內容,制訂科學的閱讀策略,結合多方面因素整合資源,達成教學目標。在實踐中,以下幾點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的方法效果比較明顯。
一、打好基礎 積累單詞語法
擴大單詞量、學好語法,這是小學生掌握英語閱讀的基礎,詞匯的積累如同幫學生打開了閱讀通道,而語法則是指引學生走入英文學習佳境的向導。小學階段的學生單詞量有限,語法較為基礎和簡單,教師應發揮最大的教學空間,全面提升小學生英語閱讀水平。
小學生的認知和思維方式是以具體形象為主的,他們的邏輯分析能力較差。因此,在單詞學習中,教師應該幫助學生建立起科學的方法,充分調動起小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不是一味強制學生死記硬背。教師可以給每個學生發一個封面與別人不同的筆記本,鼓勵小學生將每天學習到的難以記住的單詞寫在本子上,隨時拿出來看看,增強記憶。在教師的督促下,逐漸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與記憶單詞相似,語法的記憶也需要一定技巧。教師可以在課前精選部分英文動畫片,提煉出幾句典型的句型,讓學生分別扮演其中的人物,背誦這些句型,從而掌握其中的語法。例如:動畫片《獅子王》中的經典臺詞: I laugh in the face of danger.越危險越得我心;I’ll make it up to you, I promise. 我保證會補償你的。都具有簡短、容易記憶的特點,適合分享給小學生來表演和記憶。
二、調整心態 樹立學習動機
學習動機的缺失或不足是導致小學生英語不入門的重要原因之一。相比于語文和數學等常規課程來說,大部分小學生在英語學習方面缺少堅實的基礎。在他們最初接觸到英文閱讀的時候,或多或少都會產生畏懼心理。陌生的單詞、語法和句型,陌生的思維模式……這些都給小學生的內心帶來強大的沖擊。為此,教師的職責不僅在于為學生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幫學生樹立建立良好的學習心態和學習動機,增強自信。
教師可以從學生熟悉的或者感興趣的生活內容出發,找準切入點,聯系英語知識,促進學習。比如,給小學生展示國外著名旅游景點的風光,看英文原版的動畫片等。小學生在此過程中,會對景點和動畫片的故事情節產生探索欲。這時,教師再將關于旅游景點的講解和動畫片的臺詞打印出來,發放給學生,就成了最鮮活的閱讀材料。至此,小學生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學習英語閱讀的意義所在,并產生強烈的學習動機。在閱讀過程中,有些學生可能會因為遇到困難而產生退卻心理,對此教師要深入學生群體內部,平等交流,仔細詢問,耐心觀察,抓住每一位學生的內在需求,激發他們的學習動機。
三、活化方法 促進能力提升
小學生英語閱讀教學需要配合以科學的方法,才能到高效學習的目標。實際操作中,教師可以采用以下方式:
1.以情景激發學習興趣。例如:在譯林版小學英語閱讀材料《Stone Age People》中,教師可以利用簡單的道具,將課堂布置成石器時代的樣子,在閱讀到“People lived in caves.The people had fire…”時,帶領學生做出相應的動作,將整個故事表演出來。以這樣的方式,不但活躍了課堂氣氛,而且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便于理解材料的意思,并形成深刻記憶。
2.限時、競賽式閱讀。英語閱讀是一項需要學生全情投入其中的學習內容,而限時閱讀和競賽式的閱讀是能夠快速帶領學生集中注意力的最佳方法。起初,教師可以放寬要求,引導學生快速朗讀課文,目的是為了養成集中注意力的習慣。之后,要逐步提高要求,在閱讀的過程中計錯,并在讀過一遍之后,再從頭糾正讀錯的地方,用彩色筆做好標記,避免下次犯同樣的錯誤。此時,學生要能夠讀一個句子的時候快速掃到下一個句子,以保證閱讀的順暢無誤。教師可在限時閱讀中穿插競賽的環節,用計時和計錯結合的方法來為學生評分,進一步激發小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閱讀質量。
總之,雖然英語閱讀對于部分小學生來說難度較大,但并非不可攻克。教師要充分考慮到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需求,杜絕一成不變的教學模式,從打基礎、調整心態和活化方法等幾個方面入手,幫助小學生建立良好的閱讀習慣,提高閱讀能力,全面提升小學生英語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