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識字寫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是1―2年級的教學重點。”識字教學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也是教學的難點。這一階段,學生識字如何、養成怎樣的識字習慣和能力,對今后的識字及整個語文學習影響很大。我在識字教學過程中,將兒童熟識的語言因素作為主要材料,充分利用兒童的生活經驗,開展了識字教學,且識字效率較高,下面我談談在教學實踐中的幾點思考。一、培養識字興趣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識字教學是一個枯燥乏味的過程。根據低年級學生獨特的心理特點,要求我們的識字課堂具有趣味性,是充滿快樂的體驗課堂。通過學習各種有關識字寫字的書籍資料,聆聽了許多專家的講座,并總結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我發現學生識字的方法真是多種多樣,不拘泥于一。任何方法,只要能成為學生識字的“良方”,我們都應予以肯定。1.用猜字謎的方法,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從字謎中牢記字形。2.通過編兒歌、順口溜識字。這種方法以幽默風趣,瑯瑯上口的特殊魅力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深受學生的喜愛。小學生學習最大的特點就是注意力集中時間短,我們只有創設寬松和諧的活動氛圍,有趣的活動方式,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濃厚興趣,這樣教學才會顯得輕松愉快,學生的思維也會十分活躍,從而識記字形。3.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為學生創造展示的機會以激發識字興趣。讓學生進入“游戲樂園”使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記住漢字并可以有效防止生字回生。

二、先“識”后“寫”,重“識”輕“寫”

在人教版課標中,小學低年級識字目標要求是多識少寫,識寫分流。學生識字的重點應放在“識”上,而不是“寫”上面。教材編排上采用識寫異步的原則,先識一些使用頻率高的常用字,先寫一些筆畫較少、結構較簡單的字,識字寫字由易到難。如識字從“爸、媽、我”開始,寫字則從“一、二、三”開始。在日常教學中,教師要落實好這一要求,從一開始就減輕了學生的識字壓力,為培養其濃厚的識字興趣、良好的識字習慣、扎實的識字功底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在生活中識字

生活即教育,教師從兒童的生活實際出發,從兒童的興趣出發,開展實踐活動,有助于識字教學。如采取模擬、創設情境的辦法讓兒童識字,像舉辦“娃娃超市”、“動物運動會”、“秋天的田野”、“我當小導游”、“逛商店”等活動,活動是兒童生活的一部分,教師在教學中就要注意和社會生活相接軌,使兒童盡快從“我”的世界跨入更廣闊的周圍環境,以吸收各種信息,擴展想象和思維的空間。因此,當學生掌握了識字方法,樂于識字,善于識字后,教師就要有意識地讓學生在生活中識字。人們都知道“學以致用”的道理,“學”是為生活、學習、工作更好服務的。在教學生字中,注重學生將學到的新字組成詞語進行說話訓練。1.在課堂中將與學生生活實際、體驗較近的生字,由學生自由地選擇與生字有關的事物進行組詞說話。2.每當學生學完一課生字后,布置去發現,找一找在平時生活中哪里可以見到。3.教學生運用學過的字和想象中的事物來說話。

四、用寫作擴大識字范圍,鞏固識字

《新課標》明確提出:“在寫話中運用閱讀和生活中學到的詞語,以此鞏固識字。”我在教學實踐中體會到:讓學生練習寫一兩句話,或者兩三句話,學生能夠做到,而且愿意做。因此根據課文內容的不同,我增加了寫話方面的要求。如:在低年級課文中有很多圖畫,讓學生看圖說出一些詞語,再說一句話,然后再寫一句話。從說詞開始到寫句,從寫一句話到寫兩句、三句,從寫幾句到寫一段。逐步加大難度,以他們原有識字量為基礎,逐步擴大識字范圍,鞏固識字效果。在教會學生查字典后,自己不識的字可以查字典。自己想認識哪些字也可以查字典。有時家庭作業就是寫一寫自己的家是什么樣?自己的父母是做什么的?你喜歡什么?

總之,在識字教學中,教師要結合兒童的認知特點和心理發展規律,激發他們的識字興趣,教給識字方法,拓寬識字途徑,培養識字能力。識字教學是語文教學之根基,識字伴隨著學生終身,只有打好識字基礎,才可能更好地構建學生語文能力的大廈,讓我們不斷摸索,探尋更加有效的識字方法,讓學習語文的精彩從識字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