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互動中口頭表達能力的培養
作者:江蘇省如東縣掘港鎮環鎮小學 叢亞忠
發布時間:2015-11-18 11:30:54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口頭表達能力是人在社會生活中不缺少的一種能力。發展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是社會的需要,是學生未來生活、學習和工作的需要。語文學科的特點決定了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必須把口頭表達能力的培養作為重點,而課堂互動教學正是培養語言表達能力的重要途徑。一、培養口頭表達能力的重要性
新課程倡導合作互動,致力于培養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要求學生具有日常口語交際的基本能力,初步學會運用口頭語言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重視并鼓勵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口語交際的能力。
課堂教學的現實卻與新課程要求存在差距。課堂中,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文本之間的互動大多形式化,不夠全面深入。師生互動往往局限在與少數優秀學生之間,多數學生只是陪襯,小組內的合作、組際間的交流缺乏科學訓練,學生的表達能力不盡如人意。本文旨在提出相應策略,以不斷完善課堂師生互動這一模式,進一步提高互動中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二、培養口頭表達能力的策略
1.創設氛圍,敢于表達。
教師必須摒棄“一言堂”的權威,接受并貫徹新課程改革教育觀念,在思想和行動上切實轉變教師角色,進行民主教學,注重在課堂上培養學生的口頭交際能力。教師要精心設計教學內容,營造輕松活潑的課堂氛圍,給學生創造各種說話機會,激發表達的興趣,充分尊重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
2.教給方法,善于表達。
在課堂交流中,學生經常出現:條理不清,詞不達意,重復他人,甚至閉口不言。究其根源,其一,學生不知道干什么。教師要合理利用電教媒體,將活動板塊內容用文字呈現出來,師生共同審題,教師可將題目中與學習要求相關的關鍵詞圈劃出來,引導學生了解要“做什么”,再通過有關提示點撥讓學生明白“怎么做”。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扣住題目要求去閱讀、思考、圈劃、批注,從而保證學習活動能有的放矢。其二,學生不知道如何表達。對此,教師應給予恰當的訓練進行規范。通過規范,學生懂得了在師生交流、組內組際互動時的范式。經過反復訓練,不斷鞏固,學生熟練掌握,交流時就會形式規范、條理清晰、內容充實,課堂就會活躍起來,口頭表達能力的培養就會得以落實。
3.創造機會,樂于表達。
《新課標》指出:“口語能力的培養要在雙向互動的語言實踐中進行?!闭Z文課程是實踐性很強的學科,語文課要依據學科特點,開展富有層次性的豐富的語言實踐活動,讓學生在生動有趣的實踐之中學習語言的運用。教師要圍繞學習目標,設計表達訓練點,創造機會,讓學生樂于表達??磮D說話,練習復述,想象練筆,小組討論,班級辯論等都是學生感興趣的內容。課本中的插圖色彩鮮明、形象生動,感染力強,容易引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教師如果善于挖掘教材中潛在的因素,在教學中努力創造快樂因素,就能使學生樂于表達。
三、培養口頭表達能力的注意點
1.把握標準,有序進行訓練。
新課標對各年級的表達水平都有具體的要求,教師必須強化目標意識,把這些要求落實到每一課的教學中,圍繞訓練落實目標。目標一定要把握準,在弄清年級的要求,本冊的要求的基礎上,還要弄清每一節課的要求。
2.把思維和表達相結合。
學生在說話過程中,需要把內部語言借助詞語、句子快速轉換成外部有聲語言,需要邊想邊說。耳朵要求靈,嘴巴要求快,用語要求準確。在這當中,既沒有從容思考的余地,又必須做出反應。這就要求學生在課堂練習過程中,反應迅速,判斷準確,善于調動全部的語言資源,馬上找到恰當的詞,立刻脫口而出,進而鍛煉思維的敏捷性、流暢性和邏輯性。
3.教師要做好語言的示范。
教師的課堂教學語言,不但要力求規范清晰,而且要準確嚴密。我們應加強自身的語言修養,讓學生從教師準確的遣詞造句、生動的語感、清晰的條理、得體的議論等方面來模仿說話,用豐富、得體、規范的語言影響學生,熏陶學生。
小學生正處在語言感知和語言表達最佳年齡階段。教師必須充分利用語文教學進行科學訓練,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在大量的語言實踐中,突出語文學科“語言文字”的訓練,讓學生在互動對話中學習語言文字、理解語言文字、運用語言文字,培養語感,提高口頭表達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