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試卷講評 531動態模式的探究與應用
作者:陜西省漢中市漢臺中學 劉敬梅
發布時間:2015-11-17 15:36:07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本著將復雜問題簡單化、簡單問題流程化的理念,結合教學實際,我校一線教師經過調研、商討、打磨、成型,設計一套高效試卷講評模式——531動態教學模式,并在實踐中不斷應用和推廣。為教師的專業成長鋪就一條快速發展的高速公路,把教師的試卷講評從看不見、摸不著的虛無,化為有形的、可操作的方法和步驟,讓教師教學有據,行進有方。
一、531動態教學模式探究
5即5分鐘,制定導學提綱,包括導入和導學,這是課堂的起點。教師通過前期的統計,首先簡要分析試卷和學生答題情況,讓學生對該次試卷情況和答題情況有一個大致了解;然后明確指出本節課要討論的主要內容(學生出錯率高的地方)。
3即30分鐘,思——自讀深思,議——小組合作學習,展——自主講解激情展示,講——教師重點精講。動態模式的含義在此處體現,根據課程特點、教學內容以及知識難度的不同,思、議、展、講幾個環節可以任意組合,不一定面面俱到全部展現,也可以一個為主,其他為輔。通過學習小組的合作探究以及自主講解、激情展示,能夠解決試卷中的大部分問題;而對于學生合作探究也無法解決或達成共識的問題,教師精講點撥,并通過適當的變式分析加深學生對此類題型的理解。
1即10分鐘,評——點評小結,檢——檢測反饋。可以出同類題型,也可以重現過去的同類考題,還可以進行高考真題鏈接,以達到活學活用、舉一反三的目的。
二、531動態教學模式的應用
在推進試卷講評課改革的過程中,分三步走比較合適:
第一步是建構模式:就是含英咀華,汲眾家之長,建構起與學情相契合的試卷講評模式。
對時間提出要求,一套試卷批閱必須一天完成,講評最多不超過兩節課,不允許無限期延長。
對調研提出要求,教師必須調查學情,調查學生的答題情況,并作出數據統計,每個題的正確率、得分率、易混選項等,然后讓學生尋找失分原因。
對精講提出要求,在重點講解時,一定要有解題思路和方法的講解,要有知識的前后關聯,幫助學生建立起知識體系。
對備課提出要求:教學目標中,要有重難點、課時的明確劃分。
第二步是進入模式:深入學習這種模式,熟練應用這個模式,牢牢把控這個模式,利用這個模式打造優質高效試卷講評課堂,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學效率,做到質量與效益雙提高。在執行過程中還要不斷修正,完善方法,使能力和水平不斷提升。
第三步是突破模式:任何一種模式發展到最后,都有可能成為束縛和枷鎖。因而教學的理想境界,是在熟練掌握這個模式的基礎之上,靈活運用,看似心不在焉信手拈來,但細細分析,卻步步在模式之中,將模式之框從顯性化為隱性,突破原有模式,達到一種“隨心所欲不逾矩”的最高境界,實現教育教學質的飛躍。
三、30分鐘動態教學過程的幾種高效方法
精講精練型:針對錯誤率高的題,教師重點講解。講方法規律,教師要跳出試題本身,抓住典型題目,從基本解題方法中總結規律。
學生主體型:教師和學生一起將試題中錯誤率高的題所涉及的知識點進行復習后,讓學生再次讀題、思考、整理思路、形成答案,然后自己起來講解展示。這種課型充分展示了“教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的理念,學生的參與度很高。地理、語文、歷史等課程也可以采用這種方法。
考點歸類型:教師在做試卷分析時,將試題前后同類的歸在一起,然后根據學生的答題情況,將前后有聯系的、同一類的分別整理出來,然后將錯誤率高的一類一起講析,逐層遞進。這是試卷講評中采用最多的方式,如歷史、政治、地理。
錯因歸類型:在不斷進行復習、檢測、講評之后,學生成績依然不理想,教師就要幫助學生尋找原因,尋找突破口。試卷講評時,可以將概念不清的、記憶不準的、理解不透的、完全不會的,分類進行整理,然后讓學生有針對性的解決試卷上的問題。如生物課可采用這一方法。
在一年多的實踐中,運用這種試卷講評模式,教師教學有章可循,學生參與積極性高,大大縮短了教學時間,試卷講評的效率大幅提升,學生成績也快速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