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標提出:英語教學要從學生的興趣、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出發,倡導體驗、實踐、參與、合作與交流的學習方式和任務型的教學途徑,發展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因此,我們在英語課堂教學實踐中應結合小學生年齡特點和新課標要求,始終堅持以“興趣”為抓手,以“活動”為中心,以“任務”為主線的課堂教學模式。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如何巧妙設計活動,有效激活小學英語課堂。

一、依據教學內容創設活動,讓活動具有目的性

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我們根據新課程理念,采用活動途徑,讓學生積極體驗和參與,借助表演、畫畫、唱歌、游戲等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激發學生學英語的興趣,培養他們用英語進行聽、說、讀、寫的能力。英語課堂活動應建立在傳授一定的語言知識和發展語言技能的基礎之上,以教學內容為依據,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例如,在教學“hop 、pick 、stop”這三個詞時,筆者設計了“play hopscotch”活動,將全班學生帶到操場,分成人數相當的四大組。每位學生都親自參與活動,邊跳邊說過去,說錯者重來,按各小組的快慢分別頒發不同等級獎。此活動讓學生高度集中注意力,謹慎地學習英語,又能激發學生學英語的競爭氛圍和強烈的集體主義榮譽感。以教學內容為中心創設活動,才能使活動不偏離方向,付諸于教學實效,有助于學生掌握語言知識,提高語言技能和語言綜合運用能力。

二、依據小學生心理特點創設活動,讓活動具有多變性

小學生注意力的集中具有短暫性特點。根據這一特點,教師在設計活動時要考慮活動的變換,不能機械重復,同時要充分考慮活動是否能抓住學生眼球,扣住學生心弦,激發學生興趣。因此,我們在教學中結合小學生年齡和身心特點可組織唱歌、游戲、角色表演、猜謎、講故事、聽故事和小型調查等各種類型的活動,并力求使活動多而不亂。例如,在教學“ I love animals”一課時,筆者將學生分成了八個小組,每小組學生扮演一種動物并佩戴這種動物的首飾,待呈現新知識之后,組織一個動物登場活動。在教師的指引下,每組學生根據自己豐富的想象創設一個形象生動的動物登場動作,同時使用介紹語大聲表達。伴隨錄音機里動物的叫聲,學生們戴著頭飾,做著動作,用所學的英語介紹:“Woof—woof,I’m a dog.I love dogs. Meow—meow,I’m a cat. I love cats…“接下來的小組成員也表情豐富,毫不示弱:“I love hens/cows/…”學生表演聲情并茂,熱情高漲,把整個教學活動推向了高潮。學生在英語興趣濃厚的氛圍中自然習得了語言,同時也愉悅了身心,提升了自主和創新能力。

可見,避免機械重復,進行不斷變化的教學活動,有助于保持學生高漲的學習激情。學生語言知識的掌握,語言技能的發展,在整個活動中取得了顯著的進步,同時他們也獲得了用英語做事情的成就感,深深體驗到英語的樂趣。

三、根據生活情境創設活動,讓活動具有真實性、開放性

教師在英語教學中創設活動時,必須以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興趣為出發點,才能確保創設的活動給學生帶來真實的體驗和樂趣。同時創設活動也應結合學生的思維能力、想象力、審美情趣和創新能力等方面進行考慮,盡可能通過活動讓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全面發展。因此,教師在英語教學中應結合生活實際創設形象化的情景活動,讓學生在本真生活中習得語言,拓展思維,提升自主合作和創新能力。

例如,在教學譯林英語5A Unit1 Goldilocks and the three bears一課時,筆者為了讓學生對”There is a/an …on/in/in front of…”這一句型得到扎實的操練和鞏固,首先為每位學生提供一張房間的簡圖,房內有幾件簡單的生活用品,如“沙發、飯桌、椅子”等,然后讓學生根據實際生活發揮想象,在房內補畫你需要的物品(它們的位置關系要用“There is a/an …on/in/in front of..”進行介紹),邊畫邊用英語介紹。學生們對此活動特別感興趣,個個都忙得不亦樂乎。他們想象豐富,房內的物品和布置各式各樣,課堂英語交流的氛圍特別濃厚。學生在思維、創新、介紹和藝術感受中熟練掌握了句型,深深體會到用英語交流的成功感。

綜上所述,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和實際生活情境,結合小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和學習語言的規律以及學生現有的水平,精心創設和組織深受學生喜歡的教學活動,才能確保教學卓顯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