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在學校教育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是方向、是靈魂,位居各育之首。數學作為基礎教育的一門重要學科,在培養學生德育方面,應發揮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們應在數學教學中努力尋找德育點,有機滲透德育,把教書與育人緊密地結合在一起。

一、小學數學教學中德育存在的不足

1.完全忽視德育滲透。許多數學課是純數學的課堂,整節課找不到一句跟德育有關的話語。甚至數學教材中許多與德育有關的題目和數據都被教師直接無視了。

2.德育滲透成表面文章。有部分數學教師注意到了要滲透德育的問題,但在課堂教學中,往往只是空洞說教幾句,無法激發學生的情感體驗,更不會使學生內化為自身自覺的行動。

二、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德育的有效策略

1.提高認識。

數學教師要認識到數學中的德育內容很豐富,比如通過解題來培養嚴謹的工作態度、勇克難關的進取精神、堅持不懈的毅力;通過了解數學與我國科學發展的關系來培養愛國主義情操;通過合作學習、互助學習來培養合作意識與團隊精神……可見,數學中德育內容是非常豐富的,關鍵在于我們教育工作者是否能拓寬思路,把德育教學視為己任,創新教學方法、教學形式與教學內容。

2. 師德滲透。

小學生具有鮮明的“向師性”,教師的言談舉止、思想行為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學生。因此,數學教師應當加強自身修養,用自己高尚的情操、優雅的舉止給學生樹立榜樣。要求學生做到的事情,教師應帶頭做到,要求學生養成的行為習慣,教師應首先養成。數學教師要向學生充分展示自己博愛、陽光、睿智的美好形象,把德育工作“潤物細無聲”地滲透到學生心田。

3. 目標滲透。

小學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要培養學生養成認真、勤奮、獨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質疑等習慣,形成堅持真理、修正錯誤、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因此,我們要把德育作為數學教學的一個目標,在教學中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通過嚴格訓練使學生形成對待任何工作都認真負責的態度,獨立思考、勇于克服困難的精神,敢于正視錯誤、改正錯誤的優良品德。

4.教學滲透。

(1)課堂教學。新課標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式的教學模式。在課堂上教師要創設情境,讓學生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培養團隊的意識、合作的精神、交流的能力,養成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體的優良品德。例如在教學圓的周長時,我給學生們提供了一些硬幣、線等工具,讓孩子們小組合作量出不同的圓的周長,并思考圓的大小與什么有關。在此過程中,孩子們體會到自己的行為不僅要對自己負責還要對小組其他人負責,學到了做人要有責任心。

(2)課外活動。德育滲透不能僅僅局限在數學課堂上,還應與課外學習相結合,在數學活動中滲透德育。例如在學習了簡單的統計后,我組織學生們調查自己家庭中每天、每周、每月產生的塑料垃圾數量,然后計算我們一個班、一個年級、一個學校產生的塑料垃圾數量,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使他們從小養成環保意識,自覺保護地球,保護環境。

(3)單元檢測。在數學教學的最后一環——考試中如何滲透德育呢?我們首先要教育學生要做一個誠實守信的人,考試不能作弊。同時在試題編制時,我們應該考慮到試題中要蘊含一些德育的因素。例如教了確定位置這一單元后,我出了這么一個題目:“孫占彪烈士紀念碑在理治銅像北偏東45°方向2千米處”請在圖中標示出它的位置。在評講試卷時,我補充講了“理治”和“孫占彪烈士” 的生平事跡對學生進行革命傳統教育。

數學作為基礎教育重要的一門學科,必須重視學科中的德育滲透。但我們要注意策略性,不能把數學課上成思想品德課,不能為德育而德育,要提高滲透的自覺性,把握滲透的可行性,注重滲透的反復性。要從學生已有知識基礎和認知目標出發,充分利用數學的學科特點,深挖小學數學教材中所蘊含的德育因素,做到思想性和科學性的和諧統一,使數學知識教學與德育教學有機結合,從而全面提高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