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段“自由說寫” 習作教學模式初探
作者:福建省安溪縣官橋中學附小 鐘海燕
發布時間:2015-11-17 15:46:42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說和寫是表達思想的兩種不同形式,“說”就是要求學生把所見所聞所感用口頭語言表達出來,“寫”就是讓學生用書面語言表達自己的見聞和內心感受。說是寫的基礎。以說促寫,可以讓學生學會運用書面語言表達自己的見聞和內心感受。那么,在作文教學中如何以說促寫呢?
一、激發興趣,樂于表達
興趣是作文最重要的內驅力。先說后寫,會說才會寫;說得好,才寫得好;說得有條理,才會寫得有順序。學生在參與教學全過程中,動腦想說,又動口練說,能充分激發學生的習作熱情,進而使學生熱愛寫作,樂于寫作。
1.營造良好氛圍。低年段的小朋友其實是非常喜歡說話的。他們有那種想說、愛說的欲望,所以教師要為學生創造一定的說話氛圍。如果單單靠每個單元的口語交際訓練,是遠遠不夠的。教師要多創造口語交際機會,“要利用語文教學的各個環節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聽說能力”,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得到訓練。
2.學會用心傾聽。低年段的小朋友不僅喜歡說,而且喜歡扮演“訴說者”的角色,但是他們往往不能夠靜心下來做“傾聽者”,經常會打斷別人的話。這個時候,教師就要有意識地訓練學生學會“傾聽”。
二、發展個性,獨樹一幟
好的文章是心靈之泉的自然流淌,而每一顆心靈都是獨一無二不可復制的世界,所以個性是文章的靈魂,文章是心靈的放飛。“新概念”作文就是要讓學生真情表達,張揚個性,做自己的主人。在新課標低年段中提出“寫自己想說的話,寫自己想象中的事物,寫出自己對周圍事物的認識和感想”。以童心寫童真,讓兒童從自己的世界出發,用自己的眼睛觀察世界,用自己的心靈感受世界。葉圣陶強調:“作文貴有新意”。千人一面、毫無個性的作文,誰欣賞?只有充滿個性魅力的作文,見人所未見,發人所未發,才具有鮮活的生命力。如《狼和小羊》課文的結尾是“狼齜著牙,向小羊撲去”。這時,教師可再現課文的場景,啟發學生進行思考:“小羊結果怎么樣了呢?”學生們懷著對小羊的同情和對狼的憎恨,想象出了種種小羊死里逃生的情景。此時,教師再乘興讓他們來講述故事的精彩情節……這樣富有個性的延伸訓練,讓學生們的想象自由馳騁,用他們純真的童心去改變、去美化故事的結局,豈不是一次美的享受?
三、貼近生活,開拓實踐
葉圣陶先生說:“生活猶如源泉,文章猶如溪水,源泉豐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流之不盡。”要解決學生“沒有東西可寫”這一困難,教師就必須有意識地豐富學生的生活,引導學生從豐富多彩的生活中積累習作素材。而學生的日常生活就是習作素材很好的挖掘地,因此教師必須引導學生走進生活、體驗生活。葉圣陶在《作文論》中說:“作文這件事離不開生活,生活充實到什么程度,才會做成什么文字。所以論到根本,除了不間斷地向著求充實的路走去,更沒有可靠的預備方法。”這句話深刻地指出了生活積累對于寫作是多么的重要。為了讓學生說真話、寫真事,我們平時要注意豐富學生的生活,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留心觀察、積累生活素質的習慣。這樣,學生作文時就有話可說,有材料可寫。
如上《校園里的花》這一口語交際課時,教師可事先準備一些絢麗多姿的花朵。這樣在課堂上就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嗅覺、視覺感官,讓學生作細致入微的觀察、鑒別,聞聞花香、親親花瓣、摸摸枝葉……如此近距離地面對鮮活生動的說話對象。然后,要求他們按莖、葉、花的順序說出花的特點。有的學生說:“雞冠花的莖是黃綠色的,很光滑,大約有七八厘米高,花朵非常漂亮,葉子沒鋸齒。”接著,教師再拔高要求,引導他們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進行口語練習。有的學生略加思索說:“雞冠花無數花瓣疊在一起,多像一只昂首啼鳴的大公雞的雞冠啊!這大概就是它名字的由來吧!”
在作文之前,讓學生先說,目的是幫助學生掌握運用口頭語言表達思想的基本技能,為創造性的寫打好基礎。通過說的訓練,促使學生自主表現課外所想、所感,培養學生良好的口頭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并且以說促寫,讓學生學會運用書面語言表達自己的見聞和內心感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