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如何提高初中 化學教學的有效性
作者:江蘇省海門市六甲初級中學 江 兵
發布時間:2015-11-17 16:29:55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新課程標準理念之一是重點強調教學的有效性,在初中化學教學中,教師應體現出“有效教學”特色,使學生能夠真正領會化學知識,并能夠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如何提高初中化學教學的有效性,已經成為化學教師必須認真研究的一項重要課題。
一、激發興趣,注重學習方法
對于初中生來說,化學屬于新開課程,他們對這門課程抱有強烈的好奇心。而教師則需要充分把握學生的好奇心理,在化學教學中精心設計教學過程,激發學生對于化學學習的濃厚興趣。在課堂上教師要避免用高深、專業的語言,盡量做到深入淺出、通俗易懂。在教學初期,教師可以利用化學實驗來提升學生的關注度、參與度和學習興趣。
當前的初中化學教材內容形式更加新穎,圖文并茂的內容設計使教材的閱讀性更為明顯。這就需要教師在開新課之前,引導學生對新課內容進行閱讀,教師需要預先設定預習要求,提高學生自學探究的積極性。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學生主動思維能力,并在化學學習中運用綜合思維來分析問題,找到解決問題的最佳途徑。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合理創設教學情境,利用不同角度、不同層面進行問題設置,將教學中的重點、難點通過探究得到解決,加深學生的認知印象,尤其是對于難度較大或者容易發生歧義的問題,更需要教師深入引導,步步啟發,在組織學生進行討論的同時,對學生解決問題的步驟和過程進行總結評價。
二、靈活實驗,提高學生動手能力
化學課應注重實驗教學,實驗具有直觀性和實踐性,學生通過化學實驗,可以將書本上的抽象概念變成真實的化學反應過程,因此學生對化學實驗有著很大興趣。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將驗證性實驗改變為探究性實驗,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其中,從而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例如學生在“酸堿鹽”性質學習后,對課本中關于不同物質與酸堿鹽產生的化學反應很感興趣。因此教師可以先行設計表格,并將學生分為若干小組,每組分別提供四種不同的溶液,并給出如下數字標簽:①HCl、②CuSO4、③NaOH、④Na2CO3,將這些試管分別排列并告訴學生以及其他的幾種試劑,然后要求學生利用所學內容,使用相應的儀器和試劑,為每支試管貼好正確標簽。在這項實驗進行中,學生探索積極性尤其明顯,能夠通過自己判斷,小組討論等確定實驗方案,并對實驗現象進行詳細觀察記錄,從而得到正確答案。通過實驗教學學生的動手能力會有明顯提高,而這正是普通理論教學難以達到的。
三、優化課堂設計,聯系教學實際
教師在進行化學教學設計時應以本班學生的實際理解能力和認知水平為基礎,突出生本教學特色,實現教學方案的深度優化,從而提高教學的有效性。教師要培養學生更加靈活的化學思維,在教學設計中預設多種類型問題,使學生有充足的思考空間,從而提升其獨立思考能力。在教學設計中要突出問題導學特點,能夠引導學生思路始終在問題框架內,并通過問題探索得到有效延伸。只有帶著問題思考,學生才能養成積極探究的學習習慣,在發現、提出問題的過程中,能夠獨立思考,找到解決問題的關鍵因素,并將這些有用因素應用于解答問題過程中。
例如在課堂上應用“反問式”教學,教師可以在學生回答問題之后進行反問或者追問,使學生對自己的答案進行重新審視并說出答案緣由,這一過程中可以發現自己答案的不足之處,同時在與教師的互動過程中,還可以加深學生對問題的理解深度,從而產生更為良好的教學效果。由于初中階段的化學知識具有基礎性,概念理論較多,而通過拓展性教學,能夠使學生對基礎概念的掌握更為牢固,對于基礎知識的運用更為靈活,從而充分激發學生化學學習的積極性。再例如在“溶解度”教學中,教師可以預設這樣的問題:“在溫度為20℃、質量為50克的NaCl飽和溶液中,添加5克NaCl固體,會出現什么情況?”學生根據已知概念回答為“溶液質量不變”。教師可以在學生這個答案上進行延伸,引申出如下問題:溶液體積是否會發生變化?NaCl形狀是否會發生變化?這些變化的發生原理是什么?通過拓展問題的提出,學生的探究熱情更為高漲,在回答相應問題的同時,學生能夠對物質溶解本質過程有更清晰認識,即這一過程中同時存在溶解和結晶兩種反應,并且能夠保持動態平衡。通過問題的延伸和引導,學生對于溶解和結晶的認識更加直觀,化學概念的掌握也更為牢固,教學的有效性更為突出。
提高初中化學教學的有效性需要教師精心設計教案,將化學課堂中的知識要點、學習難點、記憶重點進行梳理,從而形成“由點到線,由線到面”的新型教學體系,構建起化學課堂中動態知識網絡。只有教師充分優化課堂設計、優化教學方法,才能實現初中化學教學有效性的明顯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