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小學語文青年教師教學觀摩活動在桂林隆重舉行。這是全國小語界規格最高,影響最大的教師專業技能大賽。這次大賽的宗旨是“把握課標理念,創新教學行為”。來自全國各地的32名優秀選手用激情點燃課堂,用智慧啟迪童心,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演繹了一堂堂精彩紛呈而又真實生動的課堂。這次教學改革的創新課堂充分體現出以下特點:

一、以學定教,順學而導

教師以學定教,順學而導,學生學習在哪里,啟發點撥在哪里。重視學習過程與方法的指導,課堂生成真實、靈動,學生思維活躍,語文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課堂的自主閱讀、討論交流、合作探究,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始終圍繞學情,充分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課堂充滿靈動的活力。語文教學不僅是知識的傳授,更多的是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除了對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更關注學生交際的素養、傾聽的素養、對話的素養、評價的素養。

二、培養學力,落實語用

教師遵循規律,注重語言文字的積累、感悟和運用。課堂從單一的內容理解轉變為學生在自主學習、交流探討中總結語言文字的運用方法,進而進行有效的實踐。 教學過程也是圍繞語言文字的積累運用來組織的,學生在輕松的教學氛圍中收獲語文知識,懂得文章的布局謀篇以及表達方法,形成語言素養。例如甘肅牛筱瓊老師執教的讀寫結合課《賣火柴的小女孩》幻象作文,教師講讀為主的教學形式轉變為以學生學習并進行語文實踐為主的教學形態。從中我們會發現教師教的是句子怎么表達,動作、語言、神態如何描寫,還有作者的聯想,老師讓學生通過比較聯想,動手練筆。學生習得了方法,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幻想自己置身于游樂場、足球場那快樂的場面。經過細致生動的描寫,淋漓盡致體現了孩子們對自由自在生活的渴望。

三、以生為本,教為學服務

“一切為了學生”,關注全體學生,調動全體學生的參與熱情,這是本次大賽的又一個特點。從學生的實際出發,確定教學目標。從學生的認知特點出發,選擇學習方法。從學生的生活積累出發,開發學習資源。為學生營造動腦、動口、動手全面參與學習的濃厚氛圍,學生真正動起來了,課堂活起來了。例如表達系列課《我》,上海師范附小譚姍姍老師先講述自己名字的故事。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講述自己名字的故事時頓時有話可說。接著引導學生說自己的特點,一個個鮮活的人物出現了,我是射擊小達人,我是小書迷,我是小吃貨,我有恐高癥……最后,根據特點舉一個具體例子。這樣一來,一篇篇富有真情實感的生動故事開始了。

四、活用教材,拓展教材

教師不但要教好教材,用教材教好,還要立體看待教材,靈活增加刪減。這次觀摩教學活動,教學內容不再單一,依據文本,而有了更多的開放和建構色澤。活用教材,組合閱讀,適度拓展,讓教材為學所用,為學服務,憑借教材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練成閱讀的技能。例如陜西漢師附小淡潔老師執教的《人物描寫一組》一節課,學生閱讀四篇文章。教師留給學生充分自主學習的時間,在閱讀提示的引導下,讓學生默讀課文總結人物特點,看看課文中哪些語句最能體現小嘎子、嚴監生、王熙鳳鮮明的特點,勾畫并作批注。學生在潛心閱讀中,不僅總結出人物特點,還學會了人物動作、神態、語言的描寫方法。讓學生在黑板上分別寫下人物特點,師生共同總結學習方法,并學以致用快讀瀏覽《金錢的魔力》。教師活用教材,圍繞人物描寫充分拓展教材,擴大了學生的信息量,增強了學生閱讀能力。

這次大賽中,教師智慧的探問將學生的思維引向深入,由表及里,由此及彼,舉一反三。教師機智駕馭的智慧給課堂帶來精彩而有效的生成。在語言文字的欣賞中體驗其中蘊含的美,蘊含的情,從而培養學生語言文字的綜合運用能力。這樣的課堂給學生帶來了驚喜,讓學生享受其中。

把握課標理念,創新教學行為,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只有不斷學習、不斷積累,練就過硬的教學基本功,提升自身的綜合素養,才能創新教學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