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進行 速寫教學
作者:甘肅省玉門市第一中學 潘 瑞
發布時間:2015-11-17 16:26:03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隨著藝術高考的不斷升溫,越來越多學生開始了美術專業的學習,速寫科目在美術高考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很多學生反映速寫的學習進步較慢、掌握難,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信心大大下降,也影響了美術教學的教學質量和效果。本文就從美術教學中的速寫教學出發,以教學過程中幾個重要環節為討論的切入點,以人物速寫為教學案例探索實踐教學的具體安排。一、教學內容的針對性
1.控制人物速寫的比例。畫人一般以頭的長度為標準,人物速寫的比例觀察可以從四方面入手,形體的觀察:形體特征首先反映在形體比例上。人體比例為“站七,坐五,跪四,盤三半”,人物比例特征經常體現在高矮胖瘦上,瘦長者常顯頭小腿長,而胖矮者往往頭大腿短,觀察時要看出不同人物的差異,并在表現中強調這些差異。
2.掌握運用結構。結構是人體各個部分的組合、銜接或排列的關系,更重要的是其組成的形和體。速寫的目的在于培養正確的觀察方法及嚴格的造型能力,所以寫生者必須具備熟練的人體解剖知識,這樣在速寫寫生中才能游刃有余,人體的內部結構是沒有變化的,變化的只是人體的動態、衣紋等,因此線的運用與結構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表現方式要為結構服務。
3.加強人物速寫的重心和動態。重心點一般站立時在肚臍,但隨著動態的變化中心也會相應地發生轉移,先將重心確定后再確定整個畫面的聚散安排,才能夠使得畫面具有穩重感,整個畫面看起來才會舒服、完整。動態一般是指人體在運動過程中的某種姿態,把握動態時往往要靠自己對目標的感受和記憶。“動態線”是人體運動的概括,掌握動態線就抓住了大的比例、結構和動勢,在處理這一關系時要注意身體與衣服緊貼部位的處理,動態的重心以及身體關鍵部位的結構關系。人體的頭、雙肩、胯、雙膝或雙腳的四條動勢線構成人體的基本動態,動態的產生使人體的一側相對緊密劇烈,而另一側則相對平緩柔和。人的基本動態結構可以概括為:一豎、二橫、三體積、四肢。
4.處理好速寫的節奏。畫速寫有一個輕重緩急,形成繪畫的節奏,在用筆的輕重上面又能形成一個強弱的節奏,抓大的動態要快而新,而畫細節的地方要放慢,強弱的節奏可以把速寫表現的更有張力。
二、教學方法的多樣性
1.學生寫生訓練為主的教學方式。現場寫生是一種非常重要的速寫訓練的教學方式,通過指導學生寫生訓練能夠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理解能力、思維創造能力和表現能力。為此教師應該在速寫訓練開始前明確訓練的重點和目標,并對知識點進行充分講解,使學生在訓練過程中能夠針對知識中的難點有所了解。具體的措施,就是組織學生進行大量的練習,按照美術考試的時間要求,使學生能夠在規定時間內用簡練的線條將大體結構表現出來,并對人或物的結構、大小、透視、比例有所表現,能夠初步表現出明暗關系、質感、空間關系,教師要在學生寫生訓練的過程中及時進行指導和糾正 ,并對大多數同學都會出現的典型錯誤進行統一講解。
2.教師示范為主的教學方式。教師通過現場示范能夠讓學生直觀地認識到速寫的實踐技能,這種教學方式比較側重于實際速寫技巧的提升。以人物速寫寫生為例,在示范過程中一定要對人物速寫的構圖方法、作畫步驟、人物比例關系、人體特征等重點難點進行詳細剖析,這種方法能夠使教學目標清晰和直觀,能夠使學生實際的速寫技法提高,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
3.以欣賞和臨摹大師作品為主的教學方式。隨著多媒體教學設備和技術的不斷發展,我們能夠很方便地從互聯網上獲取很多的大師作品,教師可以根據教學目標的側重點,從網上搜羅很多名家速寫作品。這些作品一定要針對課堂教學的教學目標,著重分析名家速寫特點,并以此來展開教學活動,讓學生通過欣賞名家、臨摹名家畫作提高相關的速寫技巧以及藝術修養。
探索如何在美術教學中開展速寫教學,我們就要從教學目標和內容出發,以教學目標為導向,深入分析美術高考中對于學生速寫方面的能力考查,以針對性的教學內容和多樣化的教學方法提高速寫教學的教學質量和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