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個名詞悄然興起,且呈愈演愈烈之勢,那就是“校園足球”。校園足球是指將足球引入校園內,通過培養學生的足球興趣,鍛煉學生的意志品質,培養團隊協作精神和頑強拼搏的意志,從而讓學生在快樂足球中健康成長。作為小學體育教師,應以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為指導思想,大力開展“校園足球”運動,讓學生在足球運動中養成終身體育的習慣。

【現狀點擊】

1.學生足球興趣缺失。現行的小學體育教學多注重于運動技術教學,過分強調課堂結構。在這樣的課堂教學下,學生對足球的興趣不是很濃厚。特別是一些女生,對于在綠茵場上奔跑追逐非常反感,甚至厭惡,這也就導致了學生對“校園足球”的開展缺少興趣。

2.學校足球師資缺乏,現在的小學體育教師中,絕大部分人對于足球的理解、足球技巧的掌握是不足的。教師自己都不能很好地進行足球運動,更談不上對學生進行足球教學了。此外,學校缺少足球運動的場地和相應的器材也是影響和制約校園足球開展的“短板”。

3.家長足球意識淡薄。現在的家長忽視孩子參加體育活動。除了擔心孩子會耽誤學業外,足球運動在對抗中可能會出現的安全問題也成了家長不愿孩子參加足球運動的一個原因。應試教育、獨生子女現狀等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校園足球”的發展。

【深刻反思】

中國雖是一個體育強國,但足球運動的現狀卻很不盡如人意。鄧小平同志曾說:“足球要從娃娃抓起。”這是中國足球謀求可持續發展的核心理念,因此,在小學開展足球教學顯得尤為迫切和重要。中國足球協會還特別制定了中國青少年足球“十二五”發展草案,在最近出臺的《中國足球改革發展總體方案》中,推進校園足球發展是其中一項重要和突出的內容。由此可見國家對于青少年足球運動的高度重視。“校園足球”的開展可以使小學體育教學走出一條創新之路,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足球活動和競賽中培養和形成運動意識與健康意識,培養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全面提升學生的體育素質。因此,在小學階段開展“校園足球”教學勢在必行,志在必得。

【應對策略】

1.激發足球運動興趣。激發學生足球運動興趣是有效開展“校園足球”教學必不可少的前提條件。筆者認為激發興趣最好的辦法當屬游戲。教師可以通過一定的足球游戲,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培養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的興奮度,發展學生的體能和智能。首先教師應考慮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性別特點。低年級的學生可以安排一些簡單易學的足球游戲,如帶球過竿、運球射遠等,以提高學生的靈敏性、速度性、準確性;高年級的學生則可以選擇一些帶有競爭性的、耐力性的游戲,如快速運球、大力推射等。其次,教師還應根據所學的技術安排相應的足球游戲。比如,在學習傳接球時可安排“過障礙傳球、不同距離接球”;在學習斷球時可安排“搶球”游戲;在學習運球時可安排“曲線運球接力”;在學習射門時,可安排“點球大戰”……這樣,在玩的過程中有效地完成學習任務。

2.探索足球教學方法。首先是教師的講解。對于學生來說,玩足球人人都會,但真正涉及到足球知識和技巧,那就知之甚少,或者一竅不通了。這就需要教師根據足球教學的要求,將足球運動的要點逐步進行講解、教授,讓學生面對面地進行學習,增強理論知識儲備。其次是學生的練習。不管是學習哪種足球技術,都要督促學生加強練習,這樣才能真正達到開展足球運動的目的。再次是比賽的推進。足球是一門競賽藝術,需要通過比賽來推進足球教學的進程。在讓學生掌握了基本的足球知識和足球技術后,教師可以適當組織一些小范圍的比賽。通過比賽,促進學生對技術的掌握,培養彼此之間的協作精神。

3.增強足球戰術意識。從狹義上來說,“校園足球”歸根到底是要進行比賽的。因此,培養學生在比賽中的戰術意識尤為重要。教師在平時的足球技術訓練中,應注重培養學生的戰術意識,要根據比賽場上情況的變化,靈活地采取多種戰略戰術,將比賽中可能出現的情況一一呈現出來,讓學生根據不同的情況設計相應的技術動作。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應不斷地告訴學生,練習這些動作的目的是提高他們的“戰術”意識。

陶行知先生在極其艱苦的社會環境下,想出各種辦法讓學生積極參加體育活動,提高健康水平。而身處體育事業蒸蒸日上時代的我們,更應以陶行知教育思想為指導,積極推進“校園足球”運動,使學生在歡樂的校園內,踢出屬于他們自己的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