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參加工作時,我錯誤地以為學校教師的工資,領導是最高的,因為“官”多大就操多少心,掙的錢理所當然地就越多。后來,有的老師告訴我,教師掙錢多少和當不當領導沒有關系,工資的多少與工作年限、學歷等有關,但最重要的還是職稱,這也是一個人能力、水平的見證。我似乎是明白了,職稱似乎能證明很多事情。于是,我便瞄準“目標”努力工作。晉級: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

付出就會有回報。在我順利晉升中學一級教師以后,以更加出色的工作業績晉級中學高級教師職務,那時我才36歲,是全縣年齡最小的“副教授”,在當時也是最高職稱了,因為還沒有中小學教師可以評正高級的說法。我有點“飄飄然”了。那段日子里,我沉醉在自己的世界里,回想起多年的奮斗沒有白費,目標終于實現了。可是,高興一段時間后,卻發現自己已經沒有往日那種成就感了,感覺自己只剩下軀殼了。

沒有目標的日子,上班如和尚撞鐘——得過且過;工作激情不再,似乎未老先衰;笑容不再,似乎“心”已死;對學生不再那么關心了,更多的是冷漠……有的時候,連我自己都奇怪,這是怎么了?照照鏡子,都在懷疑地問:這是我嗎?過去過著“火焰”的日子,如今卻是“海水”中生活,一半是火,一半是冰,在冰與火兩重天的日子里,我掙扎著。那段難捱的日子,讓我幾次想到“如果”:如果沒有晉級的話,還可能會滿懷激情地工作;如果改行干別的工作,可能會重拾自信、目標;如果有中學正高級的說法,該有多好啊……可是生活并沒有“如果”,有的只是面對。

發展:改變自己,成就別人

有一天,我在網上看到一幅畫面:一條河逶迤前行,兩岸綠意蔥蔥,仔細一看,凡是在河流的轉彎處,都是遇到高山不可穿越的阻力,迫使河流拐彎前行。高山并沒有阻擋河流向前行進的方向,拐個彎是河流行進的常態,更是人生的常態。看罷,我幡然醒悟。職稱問題是我前進路上遇到的一座“高山”,需要我“拐彎”了。職稱固然很重要,但它并不是人生的全部,應該有更重要的東西去追求。

我從浮躁而彷徨的心態日漸走向平和并沉下身子讀書,努力改變自己。說做就做,在征得學校領導的同意后,我便“招兵買馬”、“積草屯糧”。開始時,我們只有“志同道合”的四位老師,QQ研討內容也只是從班主任工作中的小問題入手。確定話題之后,我們便開始了查找資料,而后,每周三7:30相約QQ群,各自爭相發表自己的見解,第二天由“值日生”整理聊天記錄后,交給德育主任和校長各一份,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段時間后,我們把聊天記錄發到某編輯部,結果見刊了。這枚“炸彈”的引爆,讓我們的QQ群可謂“人滿為患”了。趁熱打鐵,我又依托QQ平臺開始張羅讀書的事了。我酷愛讀書,愛好教育寫作,喜歡和同伴一起搞研究。我思忖一段時間后,決定要揚長避短,發揮自己的強項,和同伴一起,逼自己一把,走“研究——讀書——寫作”這條路。在辦公室里,我一有空閑時間就靜下心來讀書,并認真寫讀書筆記,因為我知道“時間就像海綿里的水一樣,只要你愿意擠,總會有的。”后來,看過教育名人傳記,我更明白了,教師的成長靠自己,如李鎮西、于漪、王崧舟等教育名家,都是通過自己的努力成長起來的,而后改變了身邊人,最后改變了教育。我想,如果每位教師都先從改變自己開始,用扎實的學識影響著學生,必將影響到家庭和社會。

當我們遭遇職業倦怠的寒流后,應學會“拐個彎”,要為自己再發展尋找出口,并激發自己強烈的意愿,努力再發展。在“高原”上再次起飛,那風景一定很別致,那人生肯定會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