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小學數學課堂練習設計的有效性
作者:陜西省神木縣第六小學 孫海霞 孫海英
發布時間:2015-11-17 21:30:20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近年來小學數學練習活動設計的問題正成為新課改的一個瓶頸,是數學課程改革最為薄弱的環節。如何把握練習設計的有效性,克服練習中存在的一些低效的、無效的問題,激發和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自覺性,做到既關注學生知識技能的掌握,又關注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為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為此,尋找根治重復低效的小學數學練習活動的方法,力爭使數學課堂練習有效、高效,成為一線教師關注的熱點。
一、課堂練習的設計必須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
現實生活中,我們常常發現,有的學生因為成績不理想,或因為個性方面的缺陷,而成為班級的“棄兒”,受歧視、受排斥。我們無法回避學生之間存在的差異,因此我們必須要理解、承認、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做到公平、公正地對待每一個學生,才能做到面向全體學生,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課堂練習不能只面向學習成績好的同學,也必須照顧到基礎薄弱的同學,才符合新課程的理念——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知識,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知識,不同的人在求知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二、課堂練習設計必須針對教學目標
離開教學目標而設計的課堂練習對教學是一點益處也沒有的。教學目標是整節課的“指揮棒”,所有的教學活動都應緊緊圍繞它而展開。如果設計過難過偏甚至與本知識點無關的練習,對本知識點沒有益處,甚至起到相反的結果??梢?,課堂練習的設計必須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準確地把握住各部分知識結構中的重點和難點,必須符合學生思維特點和認知、發展的客觀規律。
三、留給思考余地,增強自信心
目前課堂教學中,我們經常會看到這樣的情景:由于一些老師偏解了新課程的理念,學生一提出問題或教師出示思考題后,就立即組織學生討論,不是同桌討論就是小組合作,氣氛顯得異常熱烈。有些思維敏捷的同學很快便要舉手欲答,而絕大部分反應慢的同學還未來得及深思,腦中就灌滿了別人的意見,久而久之,再遇難題時,他們便會附和于人,只聽別人分析講解,養成不思考的習慣,以致思維遲緩失去學習信心。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留有讓學生獨立思考的余地,然后再組織他們討論。這樣,使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而得到答案,或達到答案的“邊緣”,都會給他們帶來很大的快樂感,從而增強學習的信心。
四、練習設計要有實用性
數學即生活。數學教學應源于生活、富于生活、用于生活。教學中我們可以設計富有情趣和意義的活動,使學生切實體驗到身邊有數學,對數學產生親切感,實現數學的應用價值。在練習設計中,要盡量貼近學生的生活,符合學生的心理需要,也給學生留有一些遐想和期盼,使學生有意識地用,在揭示知識的應用價值中,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例如在教學平面圖形的面積后,①引導學生思考生活中的哪些情況要計算圓的面積。②房子造好后,要裝修,會涉及到哪些數學知識,如何計算房間地面需要的地磚塊數。做窗簾布、粉刷時,如何計算所需的材料,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讓學生感悟數學知識是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從而激發他們進一步學習的積極情感。
五、努力使課堂成為師生成長的樂園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育的全部奧秘就在于熱愛學生。”人的生命可以從物質和精神(包括心理)層面來詮釋,人的精神生命往往是很脆弱的,而教育教學的意義在于引發不同興趣的學生積極地投入與參與,讓學生體驗到過程、變化、目標、成功等。呵護生命,就是要正確地順應著生命的正常生長,讓每一名學生得到均等的學習和發展機會,使課堂成為師生共同成長的樂園。
總之,我們對數學練習的設計,要有利于學生自我建構數學知識,有利于豐富學生的生活過程。練習設計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我相信,只要我們堅持這樣做,我們的課堂練習一定會像繽紛的奇花異果一樣,在新課程理念春風的吹拂下,打開學生心靈的窗扉,讓學生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