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課堂是一種理想的教學境界,表現為教師教的輕松,學生學的快樂。它強調教學應面向全體學生,重視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實現人人都能有所進步、有所提高。

我校在探索高效課堂的實踐中,把分層教學作為高效課堂的最佳支點,提出了“優化課堂教學模式,促進學生全員發展”的課堂管理理念,嘗試了“走班式學科分層教學”的課堂教學模式。

一、以學生差異為基點,探索高效課堂模式

眾所周知,學生因受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的影響,導致知識水平參差不齊。隨著年級的增高,不同層次的學生之間水平差距越來越大。為了縮小差距,提高全體學生的整體水平,我們在探索中,認真學習教育理論,最終形成共識:把差異作為一種資源,實施走班式學科分層教學,走出課堂的“無效”或“低效”的困境,逐步向高效課堂邁進。

所謂“走班式學科分層教學”,就是在承認學生差異的前提下,確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意識,讓學生按照自己的知識水平,選擇適合自己接受能力的學科班去學習;教師有區別地制訂出教學目標、教學要求,設計教學內容,變換授課方式,促進每個學生在最適合自己的學習環境中求得最佳發展的一種教學模式。結合我校學科特點,我們選擇在英語、數學兩門難度大、學生成績差異大的學科中實施“走班式學科分層教學”。其他難度小的學科,采取班內分層教學,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布置不同的作業,促進學生共同發展。

二、以分層教學為支點,優化課堂教學模式

在“走班式學科分層教學”實施過程中,我們樹立了“沒有差生,只有差異”的思想,為學生盡可能創造更多的發展空間。把學生作為教學活動的主體,讓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1.學校合理分層,科學管理。我們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學校多次召開教學管理會議,結合學生實際發展,制訂了“走班式學科分層教學”實施方案,把英語和數學分別分為三個層次:基礎層(C)、普通層(B)和優秀層(A),以促進課堂教學的成效,使學生能夠得到最大限度的發展。

2.學生自主選層,走班上課。學校根據學生的知識基礎、智力水平和學習態度,在教師參謀的基礎上,讓學生自主選層,確定在適合自己實際的層面學習,組班上課。把選擇權交給學生,大多數學生能量力而行,選擇合適的層次。

3.教師因材施教,分層教學。A層學生都是本學科中的優秀學生,要求教師教學時從拔高能力上下工夫,教學時要少講多練,培養學生獨立學習意識,提高其解題技巧。B層學生學習處于中等水平,教學時要重在大面積提高,要求精講精練,重視雙基教學。C層學生基礎差、學習積極性不高,教學時要低起點,小步子,淺講多練,訓練學生掌握必要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重點是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不同層次的代課教師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合理地制定教學目標、設計教學內容、靈活運用授課方式,力求達到“高效”。

三、以全員發展為終點,落實高效課堂

實施走班式分層教學,其目的是為了優化教學模式,提高課堂效率,促進學生全員發展。經過實踐,我們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走班式學科分層教學適合學生發展需求。我們通過問卷調查顯示:贊成學科分層教學的學生占90%,特別是C層和B層的學生普遍反映,課堂所學知識能夠掌握,學習有了興趣,增強了自信心。

2.走班式學科分層教學有利于優化課堂教學。在同一層次的學科教學中,學生知識差距縮小,為教師實施統一的教學目標創造了條件。

3.走班式學科分層教學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全員發展的有力措施。通過實踐,我們的分層學科成績進步較為明顯。從整體成績來看,無論是及格率和優秀率,還是平均分,分層后與分層前對比,都有明顯提高。由此可見,只要給學生提供適合自己發展的舞臺,他們就會不斷地超越自己,取得更大的進步。

“走班式學科分層教學”是我校高效課堂改革中的一個最佳支點。當然,任何一種新生事物都有一個成長、發展的過程,在以后的教學實踐中,我們會不斷完善這一教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