諧趣課堂 教學相長——構建小學語文高效課堂之我見
作者:定邊縣第三小學 高雪芹
發布時間:2015-11-17 20:29:23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我國古代著名思想家莊子曾經十分感慨地說過:“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矣。”學無止境,古人尚且如此望洋而興嘆,更何況是在科技飛速發展、知識大爆炸的今天。但也正因為如此,專門化的教育就顯得尤為迫切。對于我們一線的教育工作者而言,通過適當的方法讓學生們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內就某些具體的知識領域里打下堅實的基礎,既是完全必要的也是現實可行的。下面,筆者就從自己多年的語文教學實踐出發,談一些個人的見解。
1.寬松和諧 自由民主。
在課堂教學中,我總是會放下傳統的那種“師道尊嚴”的架子,俯下身子,與學生交朋友,尊重學生的人格和個性,建立新型的民主交流、和諧互動的師生關系,我常常用幽默、詼諧的話語引學生開心大笑,使課堂氣氛顯得寬松和諧,另外,我一直奉行生成性課堂,總是讓學生發表自己的想法、看法,鼓勵學生大膽地去表達,說錯了也從不批評他們,對于學生與眾不同的想法,特別是與老師不同有時甚至是截然相反的意見,我都虛心接受,積極采納,絕不可以為了維護老師的所謂“面子”而一下子頂回去,扼殺了學生獨立思考、抒發己見的積極性。這樣學生自然積極思考、積極參與課堂,學習效果就顯而易見了。
2.循循善誘 潤物無聲。
教師對于學生的教育一定要有耐心,要做到像春風化雨一般潤物而無聲。宋代的著名學者朱熹說過:“讀書無疑者須教有疑。”有過一定教學經驗的老師都知道,凡是成績優秀的學生大多數都特別善于提問題;而與此相反,那些學習差的同學卻往往提不出什么問題。他們對學習不上心,馬馬虎虎,乃至得過且過。有時候即使老師發問,他們也不愿就此做更為深入的思考,因此往往似懂非懂。對此,就需要老師的循循善誘,不斷引導。我認為自己多年來做得很好的一點就是:對于成績比較差的學生,從來不戴著“有色眼鏡”去看他們,而是一視同仁,鼓勵他們克服自卑心理,多向老師請教,或多與成績好的同學進行交流。在課堂提問時,也盡量堅持均衡原則,一碗水端平,不搞傾斜政策。正是我的善于引導和鼓勵,學生才勇于好問深思,我的課堂教學才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3.認真傾聽 中肯評價。
實行新課改以來,我們學習“杜郎口”、“太谷縣”等地先進的教學改革經驗,更新教育觀念,改革教學方法,轉變學習方式,積極構建“當堂知識當堂學會,當堂問題當堂解決,當堂作業當堂完成”的高效課堂。我努力改變課堂“一言堂”的狀況,想方設法運用各種方法突出“以學生為中心”,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在交流中實現了“生生互動,師生互動”,使學生處于主動狀態,教師在課堂上關注每一位學生,關注學生的一切,做課堂的組織者、引導者,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切實提高學生的知識水平,培養學生學習的能力。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我在課堂中鼓勵學生發表意見,認真傾聽他們的個人見解,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更好地了解學生,熟悉學生的性情特點。有的學生的表述會充滿想象力,能夠以幽默睿智的語言表達出獨到深刻的見解。 通過認真傾聽,我也真正領悟到了“教學相長”的真諦。在學“講”與我的認真“聽”的這種新型師生互動關系中,更好地鍛煉了學生。我的學生越來越自信,課堂不僅成了他們發揮個人潛力的舞臺,更激發了他們的學習熱情。這種學生多講、老師多聽的教學模式正是“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的有效實踐,從而使語文課堂呈現無窮的活力與魅力。
4.平等相待 真誠互信。
師生關系融洽,彼此互信,真誠相待,教與學雙方都會沉浸在輕松愉悅、其樂融融的課堂氣氛之中。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是創造愉悅和諧的課堂氣氛的基礎。平時,我刻意深入到學生中去,和學生打成一片、融為一體,與學生交談,了解他們生活的細節,做他們的知心朋友,建立起深厚的師生感情。在課堂教學中,我經常用親切的眼神、和藹的態度、熱情的贊語來縮短和學生之間心靈的差距,真誠地關懷和幫助每個學生,充分尊重他們的人格,維護他們的尊嚴。我所教的學生家庭狀況、性格特征我都基本掌握。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還說過:“在每一個年輕的心靈里,存放著求知好學、渴望知識的‘火藥’。就看你能不能點燃這‘火藥’。”教師對于學生關愛有加,理解并尊重他們的獨立性,這確實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不二法門。
語文課堂教學本來就是一項長期的事業,需要我們堅持不懈的努力。只有以先進的教學理論為指引,經過長期不斷的實踐,并時時加以總結和完善,因材施教,大膽創新,才能夠真正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并最終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