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充分踐行“2011版新課標”對語文課程運用祖國語言文字,傳承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等要求,彌補現行國家課程聯系生活不足,誦讀和書法教學不夠等不足,依據學校“和諧校園、人文愛知”的辦學特色,根據學生的需要,西安愛知中學充分結合陜西豐富的地域資源進行了:國學誦讀——提高語文修養、傳承中華文化;書法新天地——提高書寫能力,發揚漢字之美;愛知文學社和愛知文學報——提高祖國語言文字的綜合運用能力等方面的校本課程開發,體現出了愛知中學語文校本課程的特色。

一、國學誦讀

經典國學是經過時間淘洗所沉淀下來的內容和思想都十分優秀的文學作品,國學經典的學習是語文學習內容的一個重要方面,不斷地學習、點滴地積累、絲毫地進步與沉淀都是對祖國優秀文化的繼承和弘揚,對培養學生愛國情懷和民族自豪感有著重要的作用。誦讀既是學習語文,又是學習經典國學的重要學習方式,是對情感體驗和文字作品的再創造。能夠有效培養學生漢語語感,充分體現出文學作品的美感,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對語文的熱愛。

愛知中學國學誦讀致力于提高學生對“言外之意”的領悟能力和“比顯興隱”的品味能力。夯實學生的語文功底和基礎,培養學生對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熱愛和崇敬。“2011版新課標”要求發揮母語教育的核心價值,弘揚祖國優秀文化可以采用合理拓寬和適度加深古詩文的學習來有效踐行。下面是愛知中學以國學經典、古詩文等的朗誦為教學內容,以專題形式開展的校本課程之一。

案例:朗誦教學。

一、朗誦教學的大綱:

愛知中學學生朗誦教學

第一章 什么是朗誦

第二章 朗誦的基本要點

第三章 朗誦的基本表達手段(一)

第四章 朗誦的基本表達手段(二)

第五章 古詩文朗誦訓練

第六章 現代詩歌朗誦訓練

第七章 散文朗誦訓練

第八章 戲劇文學的朗誦訓練

第九章 新聞紀實類作品

第十章 名家作品集錦(附錄音)

另外,為提高廣大師生對文學經典的閱讀鑒賞水平。愛知中學每年還定期舉辦“文化傳承 經典誦讀”活動,2013年2月22日下午,還邀請了國家著名演播藝術家,全國“金話筒”銀獎獲得者,陜西廣播電臺播音藝術指導海茵老師,在愛知中學逸夫科教館為愛知學子舉辦了一場題為“海茵朗誦精品欣賞”的專題講座,為愛知愛好朗誦的師生們帶去了一場文學藝術的視聽盛宴,既是對語文教師朗誦教學的培訓也是對學生詩文朗誦的熏陶浸潤。

二、漢字新天地

漢字的字形和文化魅力歷來為人們所稱頌,漢字書寫或是書法教學既有利于傳承中華文化,更可以承擔一部分的美育教育。然而,漢字書寫一直是現代中學語文教學中的一個弱項:一方面中學老師將漢字書寫的教學歸為小學老師的責任,不把寫字教學列為日常教學的重要內容,漢字書寫教學的意識不強;另一方面,中學的教學任務確實較小學要繁重很多,日常教學可以分予漢字書寫的時間和精力都比較有限,學生從小學帶進中學的漢字書寫的問題難以解決,更談不上將書寫上升為書法。

一些學校也會不定期開展書法比賽,但是這些比賽也只限于那些熱愛書法或者是有相當好的書法功底的學生,覆蓋面相對較窄,持續時間也很短。愛知緊隨新課標中的重視學生書寫習慣的養成和書寫審美能力鍛煉的新理念,除了每年常規的書法比賽之外,還專門設置了漢字教學的課程,并利用西安多書法大家、濃郁的書香氛圍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同時還開展了廣受師生喜愛的“漢字聽寫大賽”。

下面是愛知中學以漢字教學為內容,以專題和活動形式相結合的方式進行的課程實施案例。經過實踐證明,這種專題和形式相結合的課程實施方法頗受師生喜愛,并取得了不錯的成果。

案例一:漢字的魅力

一、 導語:

二、 漢字起源:

三、漢字演變:

四、漢字正字與書寫:

五、舉辦活動:參觀碑林,書法家書法作品展示與賞析。

六、學生作品展示與學生練習。

本案例以漢字起源的各種傳說入手,以生動而神奇的故事和豐富多樣的文字圖片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并通過對漢字演變的完整歷程使學生對漢字的書寫不僅僅停留在寫字這一工具性的層面,也使其對漢字有一個相對完整的了解和認識,最后在對陜西書法名家進行學習后給出漢字書寫的總要求,帶領同學們慢慢走近中國書法的廣闊天地,練習書寫的同時,感受文化,感受美,磨礪心性。

案例二:漢字聽寫大賽

結合中央電視臺《漢字聽寫大賽》,愛知中學開展了廣受學生歡迎的漢字聽寫大賽,并在2014年代表陜西參加了央視的《漢字聽寫大賽》取得了優異的成績。2015年的央視《漢字聽寫大會》上繼續取得了更加優異的成績。

游戲是最古老的教學方式,在游戲中教給人們規則意識,比賽和游戲的形式相似,增加學生的競爭意識和參與熱情,寓教于樂。我校倡導從小做起、從現在做起、從提高中小學生的漢字書寫能力做起的價值觀,向全社會倡導書寫漢字、保護漢字的意識,倡導愛漢字、愛漢語、愛中國文化的價值觀,進而開展一項意義深遠的文化傳承活動。面向全體學生,培養學生對祖國語言文字的感情,豐富校園文化氣氛;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不斷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通過比賽活動,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積極性。同時,引導學生掌握漢字詞的識記方法,掌握漢字的音、形、義,能規范地書寫漢字。

愛知中學的漢字聽寫活動緊隨課程改革和發展的趨勢,具有開發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基本符合課程開發的程序:組成了專門的開發小組,負責的活動策劃和開展;具有明確的目標指向和教學內容;制訂了具體的活動方案;實施過程中請有校外專家進行指導,組織專業教師命題,對教師進行教學上的管理等。除了“漢字聽寫大賽”,愛知中學每年還定期舉行書法比賽,對學生進行書寫能力的培養和對漢字情感的熏陶。2013年9月27日上午10:30,西安書博館藏書法精品展暨共建教學實踐基地揭牌儀式在八路軍西安辦事處紀念館舉行,愛知中學的師生也參加了此次活動,在體驗書法藝術的同時,感受紅色文化的魅力,無形中也接受了愛國主義情感的熏陶。

三、人文大講堂

生活是語文的活水源頭,語文教學必須和生活相連才能是生動鮮活的。尤其是相對自主的校本課程的開發,更應該帶領同學們漫游在多彩的生活中,學習語文,感受語文。愛知中學根據“2011新課標”突出母語課程價值的要求,結合國家課程古詩文學習薄弱的不足,在充分利用陜西地區的人文資源的基礎上,加強了對古代文學大家和優秀古詩文的學習,綜合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四、漫游語文

“2011版新課標”明確指出語文課程的性質,要求語文教學能致力于對學生語言文字實際運用能力的培養,體現出語文的工具人文雙重屬性。愛知中學關于語言文字綜合運用的課程開發形式是以校刊校報的形式進行的,于2007年9月創辦“愛知文學社和愛知文學報”,刊登名家名篇和學生的優秀習作,讀寫結合,鍛煉和提高學生對生活的感受力,對文字的敏感性,對語言的駕馭能力,對創作和表達的興趣和熱情,讓學生真的能夠在語文的天地里漫游,學以致用,舞動語言文字的翅膀,在生活的廣闊天空飛翔。

從學生的投稿狀況、投稿文章涉及的內容和板報的期數來看,“愛知文學報”在學生當中還是廣受歡迎的,愛好文學創作的學生們能夠積極參與,通過閱讀和寫作來表達自己學習生活的感受和收獲。《愛知文學報》于第30期進行改版,版面由4版對開大報變成8版瘦身小報,創刊8年以來,充分利用自身豐富的校園資源,在配合學校素質教育及大語文教育方面積極努力,受到了老師學生們的認可,并得到了陜西省教育廳、西安市教育局等有關部門的一致的認可與贊揚。

愛知中學語文校本課程的開發和實施始終以學生為本,在形成學校特色課程的同時,以促進學生個性的健康發展和語文素養的形成為目標,不懈努力,在豐富而又具特色的語文校本課程的實施中,給同學們營造了一個身心共生的美好語文世界。李鎮西結合多年的教學經驗,指出“在探索‘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中,我越來越認為,教學應該以學生的心靈為起點”,以學生的認知水平為條件,尊重學生的生活體驗、內心感悟和心理需求。語文校本課程的開發也必須以學生需要文本,以學生為參與主體,真正做到一切為了學生。

愛知中學以上課程案例的初步開發以新課標的理念為指導,結合陜西語文課程資源,盡可能深入學生的生活體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漢字教學和人文大講堂等都富有學校和地域特色,希望愛知中學語文校本課程的開發能夠一路前進,一路成長,在今后更多得探索中取得更好的實施效果,也希望在后續的實施進程中還能夠有進一步的調整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