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在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標準中做了如下規(guī)定:高中的信息技術課程要把義務教育階段的課程作為基礎,以進一步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作為宗旨,通過合作學習解決學生遇到的問題,讓學生在學習信息技術知識的同時感受到信息技術的魅力,增強自身的信息意識,進而發(fā)展成為適應時代要求的有用人才。這個教學目標的實現要通過合作學習的方式來實現,合作學習可以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而且可以讓學生學會如何與人合作,這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精神和合作意識有很大的意義。通過合作學習學生可以很好地融入自己所在的環(huán)境,對于學生以后更好的融入社會有很大幫助。

一、合作學習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發(fā)揮的作用

1.合作學習的教學方法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進行交流,有助于發(fā)散學生的思維。在小組中討論學習方法時,同學們可以對同組人提出的問題進行思考并回答,而且對于不同的答案還能引發(fā)學生的反思,這樣可以使學生通過多個角度去看待問題,解決問題,通過小組成員之間的辯論,思路會越來越清晰,這樣可以幫助和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思維及質疑精神。

2. 合作學習能夠提高學生的交際能力和合作意識。合作學習對于一些人際交往能力較差的學生很重要,在學習信息技術的同時,合作學習小組中的同學會形成一種合作關系,在一起完成任務、發(fā)現問題、討論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提高學生的合作意識和交際能力。

二、合作學習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分析

1.合作學習模式中,任務設置的重要性。

學習任務的布置是學生能否投入學習的關鍵,是學習的向導,一個好的任務可以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完成任務中去。信息技術這門課程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課程,所以教師在布置教學任務時要充分體現出這門課程的實踐性和創(chuàng)造性。由于不同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水平不同,所以教師在設置教學任務時,可以將任務分為多個層次,然后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再為他們分配不同的任務,這樣每個層次的學生的能力都可以得到提高。

2.合作學習模式中, 教師和學生應明確任務。

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采用合作學習模式,教師是這種模式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教師應該為合作學習模式的開展提供一個任務流程。教師應該充分發(fā)揮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在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中,發(fā)揮自己的潛力。教師在分配合作小組時一定要合理分配,這樣才能讓合作學習模式更好的發(fā)揮作用。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一定要明確各自的任務。要使參與小組的每位學生都能發(fā)揮自己的特長,也能吸取別人的優(yōu)點,每位同學各盡其能這樣才能更好地完成學習目標。學生在分組學習中,同學之間可以交流完成學習任務的方法和心得,教師在小組活動中對于學生遇到的問題要及時給予引導,保證學習任務的順利完成 。

3.合理評價學生在合作學習中的表現。

合作學習這種教學模式讓學生在“合作、競爭、辯論”中完成學習任務,在完成布置的學習任務以后,教師應該針對每位同學在這個過程中的表現給出客觀的評價。教師的評價應該綜合學生的組內表現、組間的評價等給出,對于學生表現出來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探索精神一定要給予表揚,這樣才能推動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發(fā)展。

合作學習模式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是信息技術教學提倡的,它能夠提高學生的信息技術素養(yǎng),培養(yǎng)他們的合作意識。信息技術中合作學習模式可以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對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交際能力有很大的幫助。但是怎樣推動合作模式的發(fā)展就需要教師發(fā)揮自己的引導作用,使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發(fā)揮它的作用,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的發(fā)展需要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師生共同努力才能幫助學生更好的提高信息技術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