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標對了,起跑線才有價值
作者:北京亦莊實驗小學 李竹平
發布時間:2015-11-16 16:33:23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虎媽貓爸》熱播,“起跑線”話題又得到了社會各界的關注,畢竟事關下一代,誰都覺得不能置身事外。當然,我也想說幾句。
百米賽跑起跑線上慢了零點一秒可能就會輸了比賽,一千米比賽起跑線上慢了十秒可能不會輸了比賽,馬拉松呢,即使在起跑線上慢了五分鐘,也有可能拿個冠軍。接力比賽時,每個運動員的起跑線還不同呢。這么看來,不同的目標,起跑線的意義是不一樣的。盲目地在起跑線上鉚勁,往往會得不償失。
不同的社會,人們對成功的界定是不一樣的。國人的成功觀是出人頭地,做群鳥中的鳳凰,做人上人,成功的體驗不是自我實現,而是有沒有把別人比下去。如此一來,大家將心比得越來越窄,越來越不講理,越來越自虐。《虎媽貓爸》中虎媽就是這種國人成功觀的典型例子。虎媽是所有曲解和迷信“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父母的代表,她的經典語錄的確是現實中這類父母共同的認知。例如“我在單位能管好一百多人,還管不好自己親閨女”——顯然,這句話有兩點經不起推敲,一是家庭中的父母和子女的關系與單位中的上下屬關系不是一回事,二是它隱含著“我能有這樣的成功,女兒就必須要比我更厲害”的潛臺詞,這是用自己的成功觀來綁架女兒的人生;例如“孩子你還小,媽媽幫你做出正確的選擇”——孩子再小,也是一個獨立的生命,也應該有自己的選擇權,至少要尊重孩子的感受,聽聽孩子的意見,當然,還要尊重孩子法律意義上的權利。但是,像這樣處心積慮地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結果果真如這些父母所期待的,孩子長大后都出人頭地,都幸福快樂了嗎?我們之所以在這里討論這個話題,就是因為事實并不讓這些父母樂觀。虎媽畢勝男折戟沉沙了,這就是最好的證明。
開學初與一親戚小聚,他那正上幼兒園的小女兒哼哼唧唧,說是幾日里都身體不適,讓人操心復揪心。然而小姑娘既非感冒風寒亦非消化不良,而是得了“開學綜合癥”。原來,親戚原是很反對扎堆“起跑線”的,雖處京城,卻只希望小姑娘能在幼兒園快快樂樂享受童年時光,小班至中班上學期均不曾為其報任何特長班。到了中班下學期,再也淡定不了了,因為小姑娘的“同學”沒有一個不報各種特長班的,尤其是英語,幾乎每個小孩子都在輔導班學習。為小姑娘進小學不被老師和同學奚落,傷害了幼小的心靈,親戚一狠心,也給她報了英語輔導班。再加上幼兒園也在緊鑼密鼓地教授小學內容,小姑娘就漸漸有了厭“園”情緒,暑假還每天都生龍活虎的呢,一開學,馬上就病了,而且只要一聽到“上學”的字眼兒,“病”就重了。小姑娘病了,因為她知道,從此以后她的生活中再也沒有童話了,她的童年已經早早地走到了盡頭。這又是一個被“起跑線”絆倒的例子。
其實,人生的起跑線有許多條,每一條都對應著具體的科學理智的人生目標。人生的第一條起跑線對應的目標是童年陽光快樂的底色;第二條起跑線對應的目標是健康強健的體魄;第三條起跑線對應的目標是積極樂觀的心理品質;第四條起跑線對應的目標是……每一條起跑線都不必鉚著勁跑,有沒有贏不是跟別人比,自我實現才是衡量的最佳標準。
“起跑線”與目標不匹配,南轅北轍,或者起跑時將輪子制成方形的,或者背負著本不屬于自己的不應有的包袱,拼了命也白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