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真善美,加強高校藝術團建設——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文藝座談講話精神
發布時間:2015-11-02 16:47:47
【摘 要】大學生藝術團是高校校園文化的重要載體,是高校藝術人才的基地,是高校藝術演出與交流的媒介,也是大學生第二課堂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學生藝術團的健康成長有利于繁榮校園文化建設,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本文結合習近平總書記文藝座談中的重要講話就高校大學生藝術團建設管理過程中存在問題提出新舉措、新思路,以加強高校校園文化建設。【關鍵詞】習近平講話 大學生藝術團 校園文化
2014年10月15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北京主持召開文藝工作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指出“好的文藝作品就應該像藍天上的陽光、春季里的清風一樣,能夠啟迪思想、溫潤心靈、陶冶人生,能夠掃除頹廢萎靡之風。”這在指導學生追求流行時尚的同時有助于他們有意識地抵制社會上的媚俗以及“惡搞”等低俗文化入侵學校。在校園藝術團中要演繹大學生風采,傳播正能量的作品來傳遞真善美。
加強大學生藝術團的監管
新形勢下的高校校園文化主要通過大學生藝術團的活動這個平臺來交流,大學生藝術團是校園文藝人才的集合地,是大學校園文化活動的重要舞臺,在傳播繁榮校園文化、發揮美育育人作用中具有多種功能,大學生藝術團以其特有的生機和活力,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發揮著獨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也在校內外各種文化藝術交流與演出中承擔著重要任務。重視和加強大學生藝術團建設,更好地發揮其在校園文化和提高學生綜合素質能力方面的作用,已勢在必行。
當前高職院校大學生藝術團建設管理不規范、缺乏專業指導,組建一個機構健全、制度完善、排練演出運作規范、具有較高藝術水平、統領校園文化藝術活動的“藝術中心”,對切實加強大學生藝術團的建設與管理,有力促進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豐富校園文化生活、營造和諧校園文化氛圍、提升高校的社會形象具有重要意義。
1.高校大學生藝術團存在的問題
各高校大學生藝術團是由本校熱愛文藝并具備一定藝術特長的大學生組成的社團,因此藝術團表演內容單一,范圍狹窄,主要承擔高校校內迎新晚會、元旦晚會、各校慶典活動。目前高校大學生藝術團的教育活動僅僅表現為文藝演出,沒有發揮出藝術團的育人活力,其職能被削弱。高校藝術團作為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平臺,在陶冶師生情操方面有舉足輕重的作用,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座談中的講話對加強和引導大學生藝術團的發展路線和方向起到指導作用。高校藝術團多數屬于非專業的藝術生,因此在藝術作品中“也存在著有數量缺質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現象,存在著抄襲模仿、千篇一律的問題,存在著機械化生產、快餐式消費的問題”。因此要加強日常訓練,反復排練節目。
高校藝術團是高校思想教育的重要陣地。“藝術可以放飛想象的翅膀,但一定要腳踩堅實的大地”,這“堅實的大地”就是思想政治教育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目前大學生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教育正處在關鍵時期,利用高校藝術團的力量幫助他們確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對他們一生走什么路、做什么樣的人都有著不可低估的影響。而大學生藝術團的組成成員復雜,個性張揚,把社會上一些不良的思想和做法帶入團中并在藝術節目中模仿、創作反映出來,通過學校這個平臺在學生中快速傳播,造成負面影響。我們一定要“腳踩堅實的大地”,在藝術節目中允許多樣化存在,雅俗共賞。但藝術節目的核心價值觀堅決不能出現低俗,“不能在市場經濟大潮中迷失方向”,不能有悖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大學生藝術團在日常的管理中無專職培訓教師,且教師隨著培訓節目的完成而流失,教師的不穩定決定藝術團的作品質量,大學生藝術團的業務指導和訓練教師直接決定著藝術作品的質量,在日常業務指導和排練中,各高校可以邀請校內外專業教師或有關專家擔任,進行日常連續性和長期性的訓練,提高藝術團的訓練水平,創造出好的作品。
2.創新大學生藝術團管理
大學生藝術團在節目的設計表演中要“制作精良”,要被大家容易接受,不能生搬硬套,不能使藝術作品枯燥無味、在學生中出現反感因素,因此加強領導,保證大學生藝術團向積極健康的方向發展,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大學生藝術團發展的指導思想,制定其長遠發展目標及發展規劃,成立大學生藝術團思想教育委員會,完善大學生藝術團的各項管理制度,切實加強對大學生藝術團的組織監管領導,一方面加強對大學生藝術團團員的思想道德教育,另一方面加強對大學生藝術團所有排練節目的管理。
大學生藝術團的出路
1.制作精品
把習近平總書記的“精品之所以‘精’,就在于其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作為大學生藝術團發展的標桿,指出了大學生藝術團的出路就是制作精品。陜西學前師范學院大學生藝術團里有音樂系和美術系的專業學生參與,也有數學系、中文系等其他非專業學生,藝術團給每一個熱愛藝術的同學提供機會,它培養藝術人才,同時營造藝術氛圍、創作出藝術精品,因此大學生藝術團在藝術模仿和藝術創作的過程中,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精神,充分挖掘大學生的藝術潛能,培養他們的藝術創造力,在鼓勵和啟發下尋找每個人的藝術突破點,創作藝術精品。此外大學生藝術團走出校門,走進社區,走進養老院,積極宣揚參與社會主義傳統文化,弘揚民族文化,也宣傳了我校的校園文化及藝術成果。使得藝術素質得以提高,也展示了良好的藝術才能和藝術素質。
2.追求真善美
大學生藝術團在專業教師的指導下排練的各種形式的演出惠及全校學生,甚至走出校門,宣揚我國優秀的民族傳統藝術和國外的優秀藝術成果,利用藝術作品引導大學生樹立和堅持正確的社會價值觀和文化觀,提高了學生的藝術素養,陶冶情操,使得大學生了解并感受到美,欣賞美和創造美,好的藝術作品能增強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激發學生更加自信地高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大旗去實現“中國夢”,進而也為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和價值觀,啟迪他們藝術智慧,激發他們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把愛國主義融入到文藝創作上,促進了大學生藝術團成員在校園文化中實現能力的拓展。
3.提高作品生命力
大學生藝術團作為高校校園藝術活動和校園文化建設的生力軍,他們最能代表一個學校的文化風貌,引領一個時代的精神風氣,所以藝術團應以一種積極、健康、向上的價值追求和一種高尚、高雅、和諧的精神風貌引領各類豐富多彩的校園藝術文化活動健康、有序、和諧、持續的發展。在藝術活動中,大學生藝術團應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進大學生素質教育,實現傳統文化精髓的傳承、高尚藝術文化技能的傳授、高雅藝術文學素養的傳導,促進高校藝術教育目標的大力發展,構建社會主義和諧校園的新環境,為大學生藝術團的發展營造和諧的精神空間,從而全面推進大學生藝術團作品的生命力,實現大學生的素質教育,促進大學生的全面發展,引領校園文化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李健:《試論高校校園文化及建設》,《成都紡織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3年第3期。
[2]侯春瑩、王慶華:《高校藝術團的建設與管理初探》,《電影評介》2006年第10期。
[3]陳雪斌、陳川:《以“三個代表”思想為指導,構建先進的校園文化》,《高教論壇》2003年第1期。
[4]蔣洪池:《新世紀高校校園文化的功能及塑造》,《高教論壇》2003年第1期。
[5]王世平:《大學生藝術團工作探析》,《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
[6]賀春華:《對普通高校大學生藝術團建設的幾點思考》,《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第1期。
[7]仇念海:《高校校園文化育人功能芻議》,《哈爾濱學院學報》(教育)2003年第6期。
[8]王彬潔、張文學:《大學生藝術團與和諧校園文化建設的創新思維》,《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7年第9期。
[9]忻靜珮:《大學生藝術團的現狀和管理策略》,《寧波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6年第4期。
[10]賈微、張凝寧:《高校大學生藝術團建設的幾點建議》,《中國成人教育》2009年第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