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舉辦職業技能競賽是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的重大創新。以職業技能競賽為導向,將職業技能競賽的要求與規范引入教學,使課程教學與技能競賽有機結合,采用“單項目教學、多任務驅動、分組多次執行”的教學方法,改革課程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娟P鍵詞】職業技能競賽 教學改革 專業技能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B

基金項目:2014年陜西省職業技術教育學會教育科研規劃課題,項目負責人何國榮(編號:SZJYB2014039);2014年楊凌職業技術學院人文社科類研究基金項目,項目負責人何國榮(編號:GJ1403)。

引言

全國職業院校技能競賽自2008年舉辦以來,對于教學的指導和引領作用日益明顯,大賽促進了學校的實訓條件建設、培養出了更多技術突出的高技能專業人才。

參加職業技能競賽的學生為競賽作了長時間的訓練,技能水平較高。然而,大部分未參賽的學生則沒有機會進行專門訓練。因此,職業技能競賽的真正受益學生相對較少。由于高職學生學習基礎較差,面對自動化生產線安裝與調試這樣綜合性、專業性非常強的課程學習興趣不高,他們對職業技能競賽始終保持著“不關注、不參與”的態度。因此,如何以技能競賽為切入點,通過對教學過程進行改革,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發揮技能競賽對教學的促進作用,擴大技能競賽的受益面,促進全體學生的技能水平提升是值得深入思考和研究的問題。

研究技能競賽要求,改革教學內容

自動線安裝與調試技能競賽項目源于生產實踐,立足于專業基礎,符合國家職業技能標準,項目競賽規程體現出對操作先進設備的技術人員的專業技能要求、職業道德素養要求、安全操作規范要求、團隊合作要求等,這些要求與電氣工程師的崗位技能要求是基本一致的。因此,在技能競賽背景下,必須突破傳統的教學模式,改革教學內容,以適應技能競賽對學生提出的技能要求。通過深入研究職業技能競賽的規程,可提煉出相應的技能點,以此技能點為中心進行教學設計,選擇恰當的教學內容教學,對于提高大多數學生的職業技能水平大有裨益。

1.研究技能競賽要求,找準技能點

職業技能競賽方案是競賽的基本要求和指南,對整個競賽的準備、組織、實施都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如2011年、2012年、2013年的“亞龍杯”全國高職院校自動線安裝與調試技能競賽方案中均指出:“參賽隊在規定時間內,完成自動生產線設備部分工作單元的機械安裝和調整,電氣控制電路的設計、PLC編程、系統統調運行等工作,考核選手的自動線系統的設計、安裝、接線、編程、調試、運行、維護等工程能力。”通過仔細研究分析競賽方案和規程,結合課程教學實際,可以找到參加職業技能競賽所需要具備的6個技能點:傳感器的安裝與調試技能、氣動控制回路設計技能、PLC編程技能、HMI組態界面設計技能、電氣控制系統設計技能、伺服驅動技術應用技能。在自動線的安裝與調試課程教學中就應圍繞這6個技能點來設計教學任務,學生通過完成教學任務來掌握知識,鍛煉專業技能,提升自己的動手能力,教學內容則根據技能點的需要進行取舍,把握重點,有的放矢。

2.以教學項目為載體,以技能點為核心進行教學設計

自動線安裝與調試技能競賽的配套設備是YL-335B實驗臺,該實驗臺共有5個工作站,這5個工作站既能夠獨立運行也能夠整體運行。因此,本課程適合采用以技能點為核心、以生動有趣的教學項目為載體的項目教學法教學。以自動線的工作過程為依據可設計6個教學項目,它們分別是:供料站項目、加工站項目、裝配站項目、分揀站項目、輸送站項目、全站運行項目。6個技能點是:傳感器裝調技能、氣動回路裝調技能、PLC編程技能、HMI設計技能、系統設計技能、伺服驅動技能。每個教學項目都按照“先易后難、循序漸進”的原則,以技能點為核心進行教學設計。在每個教學項目中,都安排有3個技能點,相鄰兩個教學項目的3個技能點中2個相同,1個不同,這樣教學設計的目的在于讓學生抓住基礎的東西,通過多次訓練加深學生對專業技能的理解程度和認識程度,從而快速掌握專業技術知識,提高專業技能水平。

以提高學生動手能力為目標,改革教學方法

為了提高大多數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在教學中,采用“單項目教學、多任務驅動、分組多次執行”的教學方法在一體化實訓室教學,學生以完成任務為目的,為完成任務而主動學習新知識、為完成任務而鍛煉技能,學生帶著明確的目標主動學習,獲得知識、鍛煉技能;教師則充當領路人的角色,對學生進行方向性的指導,重點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1.單項目教學,多任務驅動

“單項目教學”指6個教學項目按照教學要求,采用項目教學法每次只完成其中一個。“多任務驅動”是指每個教學項目可分解為3個不同的任務由3組學生分別完成;這3個任務要求不同、功能不同、難度相同,所需技能點不同。例如在“供料站項目”中有三個任務:“供料站的裝調任務”、“供料站的編程任務”、“供料站的文檔編寫任務”,這3個任務將由3組學生分別完成。

2.分組多次執行,提高專業技能

“分組多次執行”是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學習小組,每個學習小組分3次分別執行該教學項目中的3個任務;每個教學項目做3次,每次每個學習小組執行的任務都不同,做不同的任務則可以保持一種新鮮感,提高學習興趣。每個教學項目中的這3個任務要求不同、功能不同、難度相同,所需技能點不同。例如“供料站項目”將由A、B、C三組學生共同完成,在第一次完成項目時,A組學生承擔“供料站的裝調任務”;B組學生承擔“供料站的編程任務”;C組學生承擔“供料站的文檔編寫任務”;第二次、第三次完成教學項目時,A、B、C三組學生輪流承擔相應的任務;通過3次教學項目的執行,既能夠幫助學生牢固掌握專業基礎知識,又能鍛煉學生的職業技能,還能夠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教學項目的任務結束后,可從各個學習小組中挑選出在任務執行過程中表現最為出色的學生,再進行集中強化訓練,可以為參加技能競賽作準備。

注重能力培養,改變考核方式

在教學中,為了引導學生更加專注于技能的學習和訓練,課程的考核評價不再進行理論考試,而是依據“技能競賽評分標準”考核學生的任務完成情況;課程考核內容由“任務考核+教師評價+學生評價”三部分組成,其占總成績的百分比為60%、20%、20%。

“任務考核”是對任務完成質量的評價,該評價按照“技能競賽評分標準”執行,考核內容分為機械安裝及其裝配工藝、氣路連接及工藝、電路設計、電路連接及工藝、單站運行工作、人機界面組態、聯機工作、職業素養與安全意識等8個方面。“教師評價”指教師就某些問題隨機提問學生,要求學生現場就某一問題作出解答,教師根據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打分?!皩W生評價”是指學習小組內的同學根據各自的表現相互打分,通過這種形式可以有效地增強學習小組的團隊精神和凝聚力。

結語

通過研究職業技能競賽的規程、提煉技能點,并以技能點為中心進行教學設計,改革傳統的教學模式將職業技能競賽的要求與規范引入教學,使課程教學與技能競賽有機結合,采用“單項目教學、多任務驅動、分組多次執行”的教學方法,在改革課程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作出嘗試,通過教學實踐發現這些教學改革的嘗試對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全體學生的技能水平提升非常有效,教學效果良好。

參考文獻:

[1]姜大源:《職業教育學研究新論》,教育科學出版社,2007。

[2]陳兆芳:《對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的理性思考》,《職教論壇》2011年第7期。

[3]蔡勤生:《“賽教結合,寓學于賽,以賽促改”教學模式實踐探索》,《職業技術教育》2010年第26期。

[4]方玉龍:《高職電氣自動化專業改革思路與經驗》,《職業教育研究》2010年第10期。

[5]雷聲勇、許梅艷:《高職“自動線安裝與調試”技能競賽訓練方法探討》,《職業技術》2011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