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子學”的發展不僅是理念的提出,也體現在研究領域的實際推進上。本次大會的一個亮點是諸子國家治理思想的討論,共有16位學者撰寫了諸子政治思想的論文,形成了諸子學在政治治理領域的一個突破。復旦大學白彤東教授就政治儒學的定位展開討論。他在《子學還是經學——對政治儒學復興之路的一些思考》為題的發言中,論述了儒學作為普遍價值的意義,指出其在發展路徑上,走今文經學的路是有問題的,應該調整到子學路徑。所謂子學路徑不是無立場的多元的子學,而是站在儒家立場上的諸子競爭。其論證的方式不是“因為你們不是儒家、不遵經,所以錯了”,而是“因為好,所以要接受”。當代是一個放大的諸子時代,我們應該采取一種更開放、從而也是更強的、更“正統”的子學方法,走一條經學與“史學”之間的中道。華東師范大學劉思禾博士后在《政治倫理抑或國家倫理——儒家倫理思想現代轉型的一個理論探索》一文中,討論了儒家思想在現代語境中轉化為一種精英政治倫理的可能性。他認為儒家思想本質上是一種精英政治倫理,主要是規范政治精英的政治行為和國家運作的。我們可以在現代修正的前提下,給予儒家倫理一個新的形態。由此,他提出儒家政治倫理六條原則:政治系統運作要符合倫理準則、政治精英要承擔政治責任、對政治精英要有嚴格的倫理約束、政府責任與國家信用、政治目的的實現在于民眾認同、國際間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