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體育人才的培養及管理策略研究
作者:陜西國防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陜西西安 李 娟
發布時間:2015-10-20 10:35:23
【摘 要】我國當前的體育人才培養及管理方面還存在著體育訓練與文化知識學習無法協調、體育人才的后運動時期的出路狹窄以及體育人才的招收還有很多需要改善的地方等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我國體育人才的培養及管理應改變培養方式,變革招生制度,還要加強體育生的學習管理。
【關鍵詞】體育人才 培養及管理 策略研究
我國體育人才的培養及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1.體育訓練與文化知識學習無法協調
我國體育人才的培養以“金字塔”模式著稱,也就是一位出色的體育人才要以成千上萬的體育人才培養為基礎,是通過對數以萬計的體育人才中挑選出來的。正是由于我國人口眾多,希望可以借助于體育技能的發展尋找一份出路的人比較多,從而致力于體育事業的人口基數比較大,人口基數大,就推動了我國體育事業在短時間內迅速的得到發展。然而,體育人才作為專門技能型人才,其成材規律是十分特殊的,它需要的是一個漫長的、艱苦的、成體系的訓練過程,體育人才的培養及管理需要耗費巨大的精力。體育人才在培養的過程中,往往都是重視體育技能的訓練,卻忽視文化知識的學習。體育人才將有限的時間與精力分配給了體育技能訓練,也就無暇顧及文化知識的學習。
2.對體育人才的后運動時期的出路考慮不周全
自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體育事業的發展可謂是突飛猛進,主要體現在體育成績的取得,我國也邁入了體育大國的行列。但是,體育事業的進步不僅僅是靠體育事業的取得單方面的因素來決定的,還要看我國體育事業的整體發展,其中,體育人才的培養及管理就是重要的一個方面。雖然我國的體育事業呈現一片繁榮景象,但是體育人才在運動生涯結束后,其出路與生計成為了困擾體育人才管理的重要問題。網絡上經常會爆出某個世界冠軍為了生計做一些體力勞動,有的世界冠軍甚至通過變賣金牌來維持生計。而網絡上曝光的還是那些取得令人矚目成績的體育人才,而那些成績平平,在體育生涯結束后,其生活出路更是成為困擾他們的一大難題。
我國體育人才的出路過于狹窄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原因:第一,體育人才在培養的過程中,只重視體育技能的訓練,忽視文化知識的學習與其他技能的掌握。第二,我國對體育人才的需求還是相對較少。由于體育人才在運動生涯結束后,出路成問題,這也極大地影響了那些想從事體育事業的人的積極性。
3.體育人才的招收及培養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高校是我國體育人才培養與管理的重要單位,我國高校招收的體育人才大都局限于高水平的運動員,其生源主要有三個渠道:第一,就是已經退役的準備退役的省級、市級運動員。這一類人群是曾經從事過從育運動,但是將來不再從事體育運動。第二,就是省級、市級體校的現役運動員。這些運動員在升入高校后會依然從事體育事業,但是這類人群通常是在無法進入更高一級的運動領域,才會選擇進入高校學習。第三,學校的優秀學生運動員,主要有體育學校的與普通學校的兩種,在我國這部分運動員所占的招生比例不大。
從高校對體育生的招收方面就可以看出,高校并沒有站在體育人才的培養的角度來招收體育人才,高校也是站在自己的角度,為了使學校在各種比賽中獲得更好的成績,就會選擇招收那些已經具備一定體育技能的運動員。
我國體育人才的培養及管理的策略研究
1.改變培養方式
(1)樹立科學的人才培養觀
現代體育的發展需要的是素質全面的人才,既要具備優異的體育技能,也了具備良好的文化知識基礎,只有體育人才的素質全面發展,才能保證我國體育事業的發展健康持續。科學的人才培養觀要將體育生的技能訓練與文化知識學習結合到一起。體育人才的培養與管理上應借鑒西方發達國家的經驗,推行“體教結合”體制,要求體育生的訓練應該是業余時間進行,同時也要求體育人才的培養要將文化知識的學習納入其中。
(2)促進大眾體育事業的發展
我國體育事業的發展一直局限于競技體育事業的發展,而這一發展思路也的確在短時間內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使我國躋身世界體育大國的行列。時至今日,我國體育事業的發展正是向大眾體育事業轉型,2008年北京奧運會之后,我國就開始大力促進全民體育運動的發展。大眾體育事業不僅可以提升人們的體育運動意識,更重要的是可以為體育人才的安置提供一個更大的空間,使體育人才的需求量提升。體育人才也不會將在重大體育賽事上獲得成績作為努力的唯一目標,體育管理部門的職能與工作內容也會發展改變,體育人才培養的方向也會更加多元化。
(3)改變基層業余訓練競賽機制
將競賽舉辦的目標定位于體育人才的發現與輸送上,不強調體育比賽的功利性,才能避免教練和學校為了短期利益而在體育人才的培養上有所偏頗。基層業余訓練競賽的開展要結合青少年體育人才的生理與心理特征,名次的評定也可以根據比賽項目的不同以及年齡等身體因素的不同而有所區分。在競賽中,注重發現優秀的體育運動苗子,配以全面的素質訓練,使體育人才可以健康的成長起來。
2.變革招生制度
(1)將評價納入到招考制度中
在體育人才的招生上,我們可以借鑒美國的經驗,不將入學考試成績作為錄取學生的唯一依據,而是要結合科學全面的綜合評價機制,對考生進行綜合的評價。堅持讓體育人才可以接受到更好教育的目標,立足于體育人才的長遠發展,再對針對運動員的具體情況,來對其全面素質進行綜合的評價。將單一的招生評價標準進行改革,使招生評價體系日益完善。將評價納入到了招考制度中需要建立一個科學完善的評價機制。評價機制中的價值標準要涵蓋全面,保證其科學性。最終的評價結果應該可以全面的反映出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學業能力、身體素質、技能等級、個性特長等。
(2)成立專業的教育評估中介機構
我國高校招生階段對學生進行評價主要是由高校來完成的,而評價依據就是高考成績。這樣的評價其專業科學性是飽受質疑的。但是,如果高校采用由多種標準集合到一起的評價機制,面對大量的考生,工作量是巨大的,因此,可以成立專業的教育評估中介機構,對考生進行專業的評估。就高校在體育人才的招收上,國家二級運動員以上資格可以享受高考加分政策,就可以由專業的評估機構對享受這一政策的考生進行測查,這樣就可以避免一些學生家長弄虛作假。
3.注重體育人才的學習管理
(1)建立學校、家庭、社會三層教育網絡
對于體育人才的培養中學習管理問題,不僅是學生本人要轉變思想,重視學習,學校、家庭以及社會都要轉變思想,采取必要有措施,構建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學習管理網絡。學校要立足于學生的長遠發展,制定科學的培養計劃,并按照計劃嚴格的實施,家庭在督促體育生努力進行體育技能訓練的同時,也要加強對其學習的管理。社會在對體育人才進行評價時,也不應局限于體育成績的取得,也要綜合全面的來評價體育人才。只有多管齊下,多舉并重,才能轉變當前體育人才的培養中不重視文化知識的學習局面,使體育人才真正成長為技能加學識的復合型人才。
(2)學校要構建科學的管理體制
學校不僅要在思想上重視體育人才學習上的管理工作,還要構建一個切實可行的科學的管理體制,使管理工作落到實處,取得實效。建立專門負責體育生學習管理的部門,定期對體育生的學習情況進行研究,解決學習管理中存在的問題,負責學生訓練、學習與日常生活的教師應定期會面,共同探討如何培養出合格的、全面的體育人才。
(3)學校要加強對學生的日常管理
我國體育人才培養主要分為專業的體育學校與普通學校兩種。無論是哪一種人才培養單位,都要結合體育生的特點,要對學生的日常生活與學習進行嚴格管理。在體育技能的訓練上要嚴格管理,對文化知識的學習上也要嚴格管理。由于體育生在文化課的學習上,時間與精力的投入會受到影響,傳授文化課程的教師就要因材施教,對教學方式進行轉變,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負責學生日常生活的教師,也要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耐心地做學生的思想工作,讓學生重視文化知識學習的重要性,使體育生的文化素質與道德素質得到全面的提高。
參考文獻:
[1]楊光.淺談高校競技體育人才培養的研究[J].商情,2014,(2).
[2]于樓成.休閑體育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J].當代體育科技,2014,(7).
[3]張璐璐.體育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J].商情,2014,(6).
[4]孫云峰,聶東.四川省高校社會體育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現狀分析[J].綿陽師范學院學報,2014,(2).
[5]王志剛.中外體育人才培養體制的比較研究[J].三峽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