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如何幫助大學生正確對待多元化的世界文化
作者:陜西國防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陜西西安 王 玲
發布時間:2015-10-20 10:52:23
【摘 要】當今的中國,各個國家的思想文化交流日益頻繁,不同的意識形態,來自各個國家的認知沖擊著正處于思想形成期的中國大學生。本文首先分析了多元化的世界文化內涵,以及這種多元化對于我國當代大學生的影響,最后闡述了應如何幫助大學生建立正確的價值觀。
【關鍵詞】多元化 價值觀 大學生
現代的中國正處于一個各種思想文化大量交流的時代,原有的文化受到了大量外來思潮的影響,尤其是西方的思想和觀念對我國大學生原有的價值觀帶來的巨大的沖擊[1-3]。同時,也帶來了為進一步塑造大學生價值觀的機遇期。本文以此作為討論的切入點,對這個問題進行分析討論。
多元化的世界文化與大學生價值觀的關系
1.推動著大學生價值觀不斷變化
價值觀與文化是互相影響,互相接納的。大學生正處于發展成熟階段,自身的價值觀還沒有完全建立起來,而人生的閱歷又尚顯不足,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4, 5]。文化包含了價值觀的內容,同時又以價值觀的形式表現出來。而文化又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它會隨著時代的變化而變化,因此受它影響的價值觀也帶有鮮明的時代特征。而多元化的文化則更為復雜,因為它并沒有一個穩定的模式,而是在不斷變化、不斷發展當中,因此,對于這種多元化的世界文化理解則變得更為困難。價值觀本身也是一個不斷變換的概念,雖然有些核心內容仍然保持,但是表現形式卻緊跟時代。
2.對于大學生的影響方式
與我國的傳統文化不同,世界文化對我國大學生的影響手段雖然樣式多種,但是由于我國現在與國外直接交流的程度依然偏低,因此主要依靠電影電視劇、網絡、時尚和音樂這幾種形式來傳播。
大學生的生活是相對枯燥的,而電腦的普及使得電影電視劇得到了大多數大學生的歡迎,尤其是一些知名的電影電視劇更是成為學生們業余生活中討論的核心。但值得注意的是,大學生所看的電影具有鮮明的年齡階段特點,只是對于他們更為符合他們年紀的作品才會感興趣[6, 7]。
網絡是影響大學生的另一主要方式,上網是大學生重要的交流方式。而網絡最大的特點就是信息覆蓋面廣、容量大、可以隨時隨地獲取,這對于將大量時間用于學習的大學生來講是最佳的選擇。而讓人擔憂的是,正是這種沒有限制的網絡空間,給大學生正常的價值觀建立帶來了極大的負面影響。
時尚和音樂對于大學生而言是主要的娛樂消遣方式,雖然主業是學習,但根據調查發現,大學生對于時尚和音樂的追逐是相當熱情。對于當今的流行時尚,很多大學生,尤其是女大學生都喜歡追捧。這兩種社會產品在心理上很容易與大學生的心理形成契合,既能夠充分滿足他們對于新奇事物的了解,還能夠從中獲得在學校和家庭中所得不到的知識和心理慰藉。
多元化的世界文化對于當今大學生的影響
1.帶來新的機遇期
作為一個充滿交流的時代,我們應該看到由于可以自由交流,尤其是發達的網絡信息技術,可以更加便捷地獲取與發布信息。通過與其他國家文化的對比,更好地展現我國文化中的優秀之處。廣泛的交流,也使得走出去成為一種可能。比如,一直受到外國友人喜歡的中國傳統武術,中國的各類經典著作,傳統書畫,近些來,由國家投資的各國孔子學院,都增強了對于中華民族的自信心,加強了大學生對自己國家價值觀的信任和理解[8]。
2.原有的價值觀遭遇挑戰
以西方資產階級社會為主的價值觀是建立在個人主義、享樂主義和金錢至上的基礎上。雖然它也強調依靠個人努力來獲取,但是它是將物質享受放在第一位的,所有的行為都是圍繞這一個目的展開。它否定精神對于人的重要性,這也導致處于青春期的大學生并不安心于學習,不將精力主要放在為以后貢獻社會所需要的科學技術知識掌握上。隨著西方文化和包括韓國流行文化的侵入,我國有些大學生已經對我國的優秀文化失去了信心,盲目地認為“外國的月亮都是圓的”,更愿意去了解國外的文化,而對于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卻視而不見,還有的進行了全面的否定。這種本末倒置的行為,讓人感到十分的憂慮。如果長此下去,擁有這種思想和價值觀的大學生在未來走上工作崗位,是很難完成中國之崛起這個重任的。
多元化世界文化前提下大學生價值觀的建立
1.強調大學生的個體性和需求性
價值觀的形成與實際的需求是密不可分的,并且互相影響,互相推進發展的。現代的中國大學生來自全國各地,每個人的成長環境也千差萬別,個人經歷、家庭環境、經濟能力等導致大學生需求差異性明顯,他們的需求也呈現多樣性。這些客觀情況要求,在對他們教育時要強調大學生的主體需求性,改變傳統一刀切的教育方法,具體原則就是機動靈活,既要保證原則性,又要按照個人的不同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布置。例如,對于大學生的優秀人才和積極分子,應該重點培養。而對于大多數的大學生,則應該采用適度的原則,讓他們了解基本的知識,有一定的分辨能力,避免盲目地跟隨西方潮流,增強對我國文化的信任,建立正確的價值觀。
2.重視理論學習
信念的產生需要扎實的理論基礎,在面對多元化的世界文化,仍然保持一個清晰的頭腦,要求大學生在頭腦中形成完整的社會主義理想信念,用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思想理論來武裝大學生的頭腦,并對他們的日常行為規范進行指導。成立專門的學習理論小組,定期討論,并通過傳統的板報、宣傳手冊、宣講會的方式向大學生宣傳。利用大學生喜歡網上討論這一特點,把學習與討論搬到網絡上。讓大學生認識到,他們是中華民族的子女,他們腳下這塊土地才是他們力量的真正來源,而幾千年來的深厚文化才是他們可以依靠的堅強后盾。要高舉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大旗不動搖,大力宣傳社會主義主旋律,挖掘與大學生日常生活有關的優秀人物與事件,通過這些人事所散發出的理念,讓大學生認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才是他們可以依賴的理論保證。
3.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
根據大學生的心理特點和需求,努力營造一個積極向上、豐富多彩、教育意義內涵包括當中的校園文化。在具體的建設當中,要著重主流文化的培養。通過校園廣播、校園宣傳版、社團組織、文藝沙龍、專場電影等多種形式,向大學生傳達健康有益的文化。通過這些形式,吸引大學生的注意力,培養他們高尚的情懷,明辨是非的能力,最為重要的是建立對于中國優秀思想文化的信心。當這種優秀的氛圍形成,大學生會主動向中國優秀文化思想靠攏,把為中國之崛起而讀書作為學習的根本目的。將單獨的個體培養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宣傳者,形成群體效應,進一步反饋到校園文化,從而形成良性的循環。大學生作為思想活躍的一代,對事物有著獨特的見解,對于創新教育體制理論建設有著正面的推動作用。
結 論
當今的世界處于變化的時代,文化互相接觸并發生碰撞。大學生作為中華民族未來建設的生力軍,承擔著為中華崛起而奮斗的重任。正確地對待其他國家的文化,對于大學的思想工作者來講是一項刻不容緩的艱巨任務。我們在具體實踐當中,應該保持冷靜的動腦,分析問題產生的根源,掌握當代中國大學生的特點,了解他們實際的需求,因地制宜,多項并舉。相信他們的潛質,以積極的心態,結合科學的教育方法,把我國的大學生培養成為能夠勇對世界潮流,仍然牢固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核心力量。
參考文獻:
[1]于海.價值觀的多元化與道德教育的多層次——從中國改革和世界文化演變看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J].復旦教育論壇,2005,(3):11-14.
[2]汪田霖,吳忠.全球化與文化價值觀[J].學術研究,2002,(6):65-69.
[3]曹德本,方妍.關于文化價值觀的宏觀思考[J].社會科學戰線,2001,5(2):76-78.
[4]謝曉娟,郭京龍.意識形態在文化全球化背景下面臨的新挑戰[J].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2002,4:39-42.
[5]郭蓮.文化價值觀的比較尺度[J].科學社會主義,2003,(5):53-55.
[6]吳云.文化全球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困惑及對策[J].黨史文苑:下半月學術版,2009,(12):65-67.
[7]孫晉忠,晁永國.全球化時代的西方文化霸權[J].理論參考,2002,(3):23-23.
[8]彭思雅,李江靜.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大學校園流行文化[J].山東省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青年工作論壇,2010,(2):74-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