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南地區高職教育面臨的困境及出路淺探
作者:漢中職業技術學院 陜西漢中 李永宏 付 杰 賴秋萍 袁 軍
發布時間:2015-10-20 10:48:05
【摘 要】陜南地區職業教育與區域經濟發展還不能相適應,并沒有充分滿足市場對技能人才的需求。政府應從政策上引導高職教育的發展,應著眼區域經濟發展,加強陜南高職院校的布點及專業設置布點宏觀管控,在財力上給予高職教育充分的保障,實施完善職業教育層次結構,打破高職教育僅限專科層次的限制等改革政策。高職學院需要苦練以產教融合為切入點,改革人才培養模式,加強專業建設,調整專業結構,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增強教師的實踐能力等內功。
【關鍵詞】職教 陜南高職教育 困境 改革
陜西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2013年度課題《陜南地區高職教育與經濟發展適應性研究》,主持人:李永宏,課題編號:SGH13516。
陜南地區高職教育現狀
“十一五”以來,陜南漢中、商洛、安康三個市的職業教育快速發展,基本形成了以高職教育為龍頭、中職教育為支撐、以民辦教育和各類培訓機構為補充的職教培訓體系,在服務地方經濟,促進區域經濟發展方面作出了重要貢獻。
三市除高職學院外,每個縣都有一所職業中學或職教中心,開設專業層次有三年制高職、五年制高職、中專、職高、在職短期培訓等。
三市共有高職學院四所,各校在校學生在6000-8000人,除陜西航空職業技術學院屬于中航工業行業管理外,其他三所職業技術學院是在原市屬中專學校進行整合的基礎上升格成立的,漢中、商洛高職學院已整體搬入新校區集中辦學,安康職院新校區正在建設中。從近幾年的招生情況看,三市職業技術學院以護理專業為主,醫學、學前教育緊隨其后,僅護理專業就占了在校學生的50%以上;其他專業勉強成班。
陜南地區高職教育面臨的問題
經過對陜南地區職業院校的調查,發現該地區高職教育面臨諸多困難。
1.職業教育競爭將更趨激烈
根據教育部教育改革方向,全國將有600家二本院校向職業教育方向發展,因此,商洛學院、安康學院等將有可能加入到高職教育隊伍,將會使陜南地區高職教育生源競爭非常激烈。
2.地方高職院校生源嚴重不足
其一是自身生源的絕對不足。2014年“單獨二孩”政策執行前,陜南地區城鄉嚴格執行計劃生育政策,學生人數總體呈下降態勢。陜南是欠發達地區,農村幾乎全部是留守老人和孩子,隨著國家外出務工人員的子女可以隨父母在務工地就學、高考的政策進一步落實,陜南地區適齡學生將會進一步減少,必將加劇當地生源萎縮。
以漢中市為例, 2014年幼兒園在校生99426人,其中大班41960人;小學在校生人數分別為一年級31409人、二年級33005人、三年級32290人、四年級32904人、五年級33572人、六年級33948人(除二年級略有增加外,其他年級學生呈逐年遞減趨勢);初中在校生人數為初一36706人、初二38971人、初三39094人,在校生人數呈逐年遞減狀態,說明三年后高中和中職的可錄取學生人數逐年減少,進而影響到未來3至9年三年制和五年制高職的生源數;普通高中在校生人數分別為高一27942人、高二25388人、高三24046人,在校生人數呈逐年遞增狀態,但從長遠看,總體呈遞減狀態。
其二是異地求學潮流強勁引起的相對不足。在對學生就學地點選擇的調查中,我們發現有將近一半的同學選擇了西安,另有40.7%的學生選擇了沿海城市,選擇當地上學的僅有3.7%。
其三是高職教育對考生吸引力不大引起的不足。對初中畢業班學生的調查也發現,他們在選擇上學意愿時,愿意上高職的僅有11.5%,選擇上高中的占了54%,選擇上中職技校的占8.6%,而選擇停學的竟高達15.8%。
對該地區高中畢業生的問卷調查中僅22%的學生在高考未上二本線的情況下選擇到高職院校就讀;在調查中,對于將來理想的職業是把醫生列在第一位多達31%;其次是當工程師,占28.7%,選擇教師和會計的分別為13.8%和11.5%;而醫生職業資格證和公務員考試必須以本科為起點,意味著學生對專科段的教育沒有興趣。
3.專業設置雷同,各專業職業屬性不強,職業教育特色不足
漢中、安康、商洛的三所地方高職學院開設的專業均是醫藥衛生類、機電工程類、教育類、經濟管理(含會計、旅游管理)類等專業(群);四所高職學院僅漢中職業技術學院保留著農林類專業。四所學院同處秦巴經濟圈,所設專業高度雷同,既加劇了競爭,又是重復建設,造成人、財、物的極大浪費。
專業建設中學科分類的痕跡比較明顯,崗位職業能力和職業運用素質的要求不明顯。課程設置類同普通高等學校,科目多、課時多、理論多、實踐不足的局面普遍存在,課程設置未突出高等職業教育的理論夠用、技能突出的特色。
地方高職學院并沒有真正建成以重點專業為龍頭,相關專業為支撐的核心專業群,沒有發揮出專業群在學院專業建設中應有的輻射帶動作用,尚缺乏與省級高職學院進行專業競爭的軟實力。
4.農林類、服務類專業招生非常困難
通過調查資料顯示,對以農林牧漁業為主要產業的地區,愿意選報農林、畜牧獸醫等專業的學生僅占5.7%。對于免學費,給補助的好政策,有30%的同學認為對自己求學愿望沒什么影響,學生關心的是畢業以后的就業問題。
旅游管理、酒店管理類專業市場需求旺盛、工資收入頗高、工作環境較好、用人單位早早來學校預定畢業生,但每年的招生報名檔案中搜索不出幾份志愿。
5.地方政府對高職教育的重視程度不夠,資金投入力度不足
由于高職教育突出體現實踐能力的特點,必須擁有完備的實際操作環境和設備設施條件;還需要具備一支既有扎實理論知識,又精通專業技能的教師隊伍。而地方政府對高職教育的資金投入力度不足,新校區建設資金缺口不能及時補足,日常經費撥補與省政府確定的標準尚有不小差距。從而導致部分專業實訓不能開展、實訓基地建設相對滯后,無錢聘請校外專家進行教師培訓、交流,影響教師隊伍素質提高,最終影響了高職教育的質量和可持續發展。
陜南地區高職教育的改革
從目前陜南地區職業教育的現狀看,職業教育并不能與區域經濟發展相適應,高職教育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學生上學的需求,但并沒有滿足市場對人才技能的需求。這種局面持續下去,必將造成目前熱門專業人才過剩、浪費社會資源,市場需要的緊缺專業人才供應不足,影響區域經濟發展。
我國目前依然是宏觀政策調控下的市場經濟。因此,對高職教育的改革,我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加強陜南高職院校的布點宏觀管控及專業設置布點管控,避免內耗及浪費;從政策上引導高職教育的發展
人才培養是民族興旺、國家富強工程。只有各級政府真正高度重視職業教育,才能使高職教育事業得以健康發展。陜南地區如果把二本院校辦成職業教育,將有7所高等職業院校,競爭將非常激烈,重復建設的程度也是非常高。如果在高職院校布點上加以控制,合并學校,利用現有資源分校區辦學,既節約投資、避免浪費,又可以避免內耗。
在專業設置上,政府也應該加強引導,尤其是在制定經濟發展規劃時,要把高職教育人才需求、培養及就業納入規劃中。如陜南三個市的經濟發展規劃中明確提出要大力發展第一產業、第三產業,那么,涉及環保、民生工程、社會產業發展、具有現代技術的種植業、養殖業、旅游業、服務業等,尤其是環保、農林牧漁業的安全發展,已經不僅僅是某個企業的事情,而是政府的責任。高職學院培養出這方面的技術人才后,崗位如何設置、就業如何與工作崗位相銜接、待遇如何、與企業之間的關系如何處理?都必須在有關政策中加以統籌考慮。
2.政府應著眼區域經濟發展,在財力上給予高職教育充分的保障
陜南地區屬于貧困地區,地方財政困難,但高職教育作為民生工程,地方政府需要做好以下工作:(1)在每年的財政預算方案中,單獨列出高職教育的經費預算,并以地方法規的形式規定每年的增長比例,以確保加大財政投入,優化教學條件,完善實驗實習實訓基地。(2)從地方稅收政策上,鼓勵行業和企業參與高職教育,校企合作辦學。(3)省政府也應該給陜南地區高職教育一定的經費補助,因為地方高職教育培養的約40%以上學生是省內其他地區的。
3.完善職業教育層次結構,打破高職教育僅限專科層次的限制
從政策上應允許并鼓勵高職院校提升辦學質量,在條件成熟的情況下,使高職院校能夠有選擇性“升本”,并積極探索本科層次的技術型人才的培養。提升辦學層次,改革教育模式成為解決問題較為現實的辦法。
4.高職學院需要苦練內功
(1)以產教融合為切入點,改革人才培養模式。陜南高職教育應在認真分析校內外實訓基地建設現狀的基礎上,加快對校內原有實訓基地的改造,同時積極尋求政府支持,大膽創新校企合作運行機制,校企共建一批高水平的產教園,作為學生的實訓、實習場所,真正形成“人才共育、過程共管、成果共享、責任共擔”的緊密型合作辦學體制機制,以提高高職教育辦學質量和效益。
(2)加強專業建設,調整專業結構。高職教育的發展應當牢牢把握發展方向,要以市場為導向,促進就業這個大局,進一步明確辦學定位,結合產業結構的特點,努力優化專業結構,充分考慮區域經濟對人才需求的層次和規模來調整專業設置。在專業的選擇上,通過宣傳,使學生和家長充分了解到市場對人才的需求方向,正確認識專業定位和發展空間。
(3)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增強教師的實踐能力。高職院校教學質量的關鍵是加強師資隊伍建設,不僅要注重教師后續教育及培訓,更要加強教師實踐技能的培訓,鼓勵教師下企業,打造“雙師型”教師隊伍,推動教學內容貼近崗位實際、貼近生產實踐。此外,積極引進高素質的中青年人才,聘請社會上具有一定實踐經驗的技術人員任兼職教師,使之成為高職教育發展的重要動力。人事管理方面還應建立適當的激勵政策,提升教師待遇,提供更加廣闊的發展平臺,以留住優秀教師。
(4)完善職業資格證書制度。企業在招聘過程中,除畢業證外,要求應聘者持有職業資格證,對高職畢業生的問卷調查顯示,近四成的學生認同職業資格證書或技能鑒定證書是就業求職中最具競爭實力的體現。所以,建立一個由低級到高級、完善的職業資格證書體系,實現職業資格證書與學歷證書的高度融合及雙重認證,將更有利于提升高職學生求職信心。
5.高職學院需要大力宣傳自己
高職院校要充分利用各種媒體如新聞、報紙、雜志、網絡等加強宣傳介紹,多舉辦各種形式見面會,邀請相關領導、專家與家長進行面對面交流,擴大高職教育影響,提高人們對高職教育的認識程度,從而為陜南高職院校發展創造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
總之,通過政府大力支持,高職院校在人才培養、辦學方向、專業設置等多方面實施改革,使陜南高職教育成為陜南產業發展的發動機,為經濟發展、改變地區欠發達狀況作出切實的貢獻。
參考文獻:
[1]漢中、安康、商洛市政府工作報告[R].
[2]漢中、安康、商洛市教育局在校學生統計報告[R].
